漾濞:突出重点抓培训 因材施教提素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31 17:13:43 点击率:38
云南省漾濞县根据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性质特点,结合实际因材施教,重点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四类党员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定期轮训,帮支部书记提素质强能力。按照“抓队伍、带班子,提素质、增活力”的要求,每年对全县66个村(社区)总支和村民小组支部书记、7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党支部(总支)书记定期进行为期3至5天的集中论训。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围绕富民强村目标,采取“课堂讲、交流比、实地看”相结合的办法,内容涵盖农村形势、惠农政策、扶贫开发等知识;对机关事业单位和非公党组织书记培训从提升支部(总支)书记政治素质、责任意识、工作方法入手,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把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党员培养成工作的业务骨干和生产经营能手,达到党务促业务、党建促发展的效果。今年以来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部门已举办培训20场次,培训支部(总支)书记2241人次。
党性教育,给新党员树信念强意识。突出抓好大学生新党员、农村新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新党员的培训教育。由纳新党员所在基层党委在党员入党1年内组织不少于1天(8个学时)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切实增强纳新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树立党员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让新党员在思想上入党,行动上入党。三年来,全县共对300多名700多人次纳新党员进行了培训,引导其坚定为民服务理念,在各自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帮带培养,向大学生村官党员传经验教方法。集中教学轮训与日常实践培训相结合,着力培养大学生村官党员的组织协调、服务群众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县乡党委通过整合农业、科技、群团、党校等部门培训资源每年开展不少于7天的分级分类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 “三农”知识。在日常培训中,推行“3+1”帮带培养制度,由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干事)担任其“思想老师”,每月定期约谈,及时了解其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由县委组织部干部担任其“业务老师”,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微信群,帮助其提升业务能力;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担任其“工作老师”,帮助他们熟悉农村工作,丰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
传授技能,为少数民族党员传知识送技术。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依托县委党校以党校教师为主、农林畜牧等部门业务骨干为辅组建讲师团,开展送学下乡活动,抓好少数民族党员在创业就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今年6月至8月,漾濞县分两批派出43位专兼职教师分赴全县9个乡镇65村,采用项目化培训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高原特色农产品种养殖技术、党员创业就业等38个专题在田间地头、火塘院坝为广大山区少数民族党员授课,使参训党员普遍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和思路,增强了他们带领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