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四项措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作者:郭军、常燕 发布时间:2014-11-19 11:09:57 点击率:82
漾濞县立足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目标,以重服务、强学用、促实效为工作重点,通过构筑“三训”干群培训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构筑远程教育创新型服务平台,凝聚为民正能量。一是扩展“视平台”,提升远教集中学习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资源技术优势,创新远教终端站点的集中学习方式,不断完善站点硬件设施,突破技术问题,采用投影仪和课件,多渠道完善远教课件,有效补充和完善原有学习模式的不足,提高学习质量。二是创新“听平台”,实现群众在家听节目学技术。依托村委会或村小的广播资源,精选符合广播收听的节目和课件进行播放,满足群众学习的需求。三是增加“点平台”,菜单式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摸底的基础上,以《远程教育节目预约单》《远教节目点播卡》为服务载体进一步强化远教的点菜服务。
构筑“点菜式”培训服务网格,为民送学零距离。通过组建讲师团送教下乡、送学下乡,满足乡村干部、农村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一是由县委干教委协调,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农业局等17个单位,筛选46名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组成农民技术讲师团,建立师资库,解决好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做到培训需要有人讲。二是讲师团精心准备,列出课题菜单,实现“点菜式”服务。按照“农村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的原则,46名老师列出46个课题,提供乡、村两级选择,做到培训内容有题选。三是由乡、村点题。根据全县9个乡镇和65个村(社区)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课题和人员,确定培训时间,由讲师团按时派相关人员直接到乡或村讲课辅导,做到培训点题有服务。
构筑时效性党员干部专题培训,让学习活学活用。一是围绕十八大精神组织专题培训。以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干部组成宣讲团,深入9个乡镇和县级部门开展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共组织开展十八大专题培训200余场次,近3000名干部参加学习。二是结合村“两委”换届组织专题培训。举办了两期村干部培训班,对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42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举办了1期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体验式培训班,对全县53名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进行体验式培训;邀请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玉良为县级部门科级干部作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基层党组织的动力、能力、魅力建设》专题讲座,县级部门党组织负责人110人参加培训。三是强化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全县共有54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在线学习,其中共有9个乡镇、46个县直单位的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54人注册在线学习,全县共完成学分44672.11分,人均学分98.40分。
漾濞县仁民街社区党总支部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要求,认真落实“三有一化”,心系群众做好服务,一心一意谋求发展。近年来仁民街社区分别获得“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社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以“三有”为抓手,不断强化战斗堡垒。一是有人管事,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在社区党总支部和居委会换届工作中,选强配好社区党组织班子,进一步优化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结构,实现有人管事,增强班子战斗力。二是有钱办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积极探索服务创收型社区集体经济,创办了仁民街社区托幼园和社区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三是有场所议事,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60多万元,建成了2幢总面积780多平方米集服务站、调解室、办公室、警务室、党员活动室为一体的综合楼。
以“一化”为平台,打造为民服务队伍。一是加强党员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站,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发挥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按照“突出重点、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章立制,理顺社区“三委”关系,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切实规范党组织活动。二是认真开展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同时,努力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动员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到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中,为社区的建设出谋划策,形成社区事项共商、事务共管、事难共解的工作格局。三是结对共建扩大服务覆盖面。开展“1+1结对共建”活动,整合资源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发展服务。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骨干,组建了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爱心服务、禁毒防艾、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6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志愿者进行政策业务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以“活动”为契机,构建服务型党组织。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要求,全面启动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为民利民便民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实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解决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二是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坚持“五服务”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三是扎实做好深化居民服务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入户走访,结合助困、助老、助残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公益活动,及时为广大社区居民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升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漾濞:四项措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云南漾濞县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管理,四项措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强化党员服务群众意识,提升服务基层能力。采取媒体宣传、专题培训、理论学习、交心谈心等方式,建立健全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加强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前沿科技知识和先进经验、基层经验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服务为民的宗旨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做好“五服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求多到群众中去,多到实践中去,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提高,有计划、有重点、有创新地推进群众工作,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努力把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领域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着力推进组织共建、队伍共建、整合资源做好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工建工作,形成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建立为民服务站(中心),优化便民利民举措,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机制,确保为民服务形成长效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实施“驻村服务工作日”制度,健全服务联系机制。通过实行“驻村服务工作日”制度,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打开口子,走进村子,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中,通过县级部门、机关干部在每月固定的一天下基层,服务窗口安置进村,建立《民情服务台帐》,记录服务时间、地点、服务内容、服务结果等,根据群众需求和问题,能现场给予解决的立即办,需协调解决的限期办,需长效解决或与政策不符的,给群众合理合法的解释。上下联动,倾情帮扶,县级部门与挂钩联系村(社区)结对帮扶,全县77个县级部门分别在9个乡镇,65个村委会1个社区建立挂钩联系点,实现群众从下往上办事到干部由上向下服务的转变,办理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农资购销、大春栽插、人畜饮水、核桃病虫害防治、医疗救治、纠纷调处等方面困难和问题。实现了打通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加大基层支持投入力度,为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增加对基层工作的投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民小组党支部场所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工作,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活动有场所、议事有地方。二是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大幅提高全县在职村干部和社区干部的岗位补贴、生活补贴,充分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一线干部的关心爱护,不断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作股份,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改善基层工作环境,实现“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章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