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六个重点”漾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06 14:09:44 点击率:76
漾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社会保障,人才优先为主线,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深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发挥政府推动作用,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为主要内容的援助行动。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人才资源交流会和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的作用,构建就业绿色通道,基本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全覆盖。三是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工种,采取集中开班、送学下乡等多种方式,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竞争力。四是扎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拓宽渠道积极扶持创业。共帮助525名失业人员、大学生、复转军人和返乡创业的农村人员等实现微型自主创业。五是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工作。2012年1至10月,漾濞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转移农村劳动力人1012人;就业技能培训完成520人;完成创业培训102人;推荐小额担保贷款3791万元。
优化发展环境,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协同县委组织部采取外出谋职锻炼、顶岗交流锻炼、多岗锻炼和下派县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锻炼等形式培养锻炼人才。认真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登记工作。积极为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人才发展做好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县人才市场及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120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7000多个。同时,以滇西技师学院筹建为契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1.7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 0.3万人,技能人才达0.2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1.22万人)。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2012年全县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9570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708.97万元;总支出2041.94万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100%。二是做好未参保集体企业社会保障工作,共办理了223人未参保集体企业人员的参保手续。三是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对全县14家定点医疗机构,8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进行考核并开展信息安全检查,确保了全县医保网络安全运行。
强化规范管理,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做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培训工作。2008年以来漾濞全县共考试录用公务员109人,考核招聘108名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2名“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并转正录用;2011年以来共录用事业单位37人;共组织3560名公务员参加在职培训。完成了2名计划分配军官和2名自主创业军官接收安置工作。按时发放解困资金,保持了企业军转干部的总体稳定。二是建立或调整了部分公务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实施了所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及时发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完成大学生村官89人的一次性安置及每月生活补贴审批及生活补贴增资工作。三是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目前已完成岗位核准2178个,已核准单位数231个。事业单位全部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签定率达100%。四是做好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申报技能等级培训鉴定工作。到2012年共参加培训484人,其中高级239人,中级223人,初级22人。
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一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和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57件,为192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72万元;对各类用人单位253户、3248人开展执法年审,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85人,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和权益保护,全县累计签订劳动合同2680人,签订率达98%;签订集体合同28户、1160人。三是加大信访工作力度,信访案件到期办结率达100%。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风行风建设推出新举措。“以加强社会保障,人才服务优先”为主题,着重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县人社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