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作者:县村“两委”换届办 发布时间:2013-08-05 17:11:27 点击率:50
漾濞县坚持“四个到位”,严把“四个关口”,强化“四个抓手”,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圆满完成了65个村级党组织和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及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
一、坚持 “四个到位”,夯实换届选举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加强换届工作领导。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派出九个工作指导组,分赴各乡镇指导督促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部署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县村级党组织和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使换届选举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二是调查摸底到位,掌握换届工作实情。以专题调研、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对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群众的思想动态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掌握广大群众对新一届班子的要求和期盼,对重点村、难点村进行了重点摸底分析,做到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思想动态“三个摸清”。三是协调配合到位,形成换届工作合力。按照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县委组织部统筹协调,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工作指导组,县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换届选举各项工作。四是经济审计到位,澄清离任经济责任。围绕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资产处置情况、债权、债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重点进行审计,既找准问题,又肯定成绩,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干部履职,为换届选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严把“四个关口”,确保换届选举依法依规
一是把好选举委员会推选关。坚持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民主推选产生第五届村民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二是把好选民登记关。按照“四登”、“四不登”,“四增”、“四减”的原则,登记选民做到不错不重不漏。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在选举日前20天进行张榜公布,确保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准确、无误。三是把好候选人确定关。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把那些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政策,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遵纪守法,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密切联系群众,热心为村民服务,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秀党员、优秀人才推选和提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四是把好投票选举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省州县实施意见规定的原则程序,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积极动员党员、群众参加投票,有效扩大参选覆盖面。广泛宣传换届工作纪律,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三、强化“四个抓手”,确保换届选举规范有效
一是抓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做到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先后在大理漾濞宣传网、漾濞县政府公众信息网、漾濞时讯、漾濞电视台等县级新闻媒体刊播新闻20余条次;县、乡(镇)共编发简报56期;粘贴悬挂标语8200余条,发放换届纪律宣传单16300余张,刊出黑板报和宣传栏100多期,积极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性和选人标准,使广大党员群众掌握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法规,熟悉选举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营造出“关注换届选举、参与换届选举、支持换届选举”的换届环境。二是抓信访处理,有效化解矛盾。针对换届选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本着“调查到村、处理到户”的原则,采取各乡镇领导干部包片包村,深入各村进行巡查指导,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认真对待和处理不稳定因素和矛盾问题,及时解答群众疑虑,及时纠正选举工作中的一些违规做法,县换届办共办理群众来信来访2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抓干部选配,选优配强班子。坚持优化结构、配强班子的原则,注重结合各村社情民意,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双带”能力强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年龄、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大批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工作务实、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新成员进入了领导班子,村“两委”干部“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比例达50.77%和44.09%。四是抓统筹协调,完成联动换届工作。利用召开村民大会的有利时机,把村共青团组织和妇代会的换届选举与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结合进行,选举产生村级团组织书记65人,妇代会主任65人。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行政村党总支部和下属党支部、党小组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成员呈现出平均年龄降低、学历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的特点,共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685名,实现交叉任职151名,占44.09%;实现村党总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的有33个村,占50.77%;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195名,其中主任65名。24名大学生村官通过专职专选担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直接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党员628名,占91.68%;妇女161名,占23.5%;少数民族568名,占82.92%。新一届村党总支部书记65名,其中妇女1名,占1.54%;少数民族54名,占83.08%。新一届村党总支部副书记41名,其中妇女8名,占12.2%;少数民族34名,占82.93%。第五届村民村委会主任65名,其中党员64名,占98.46%;妇女2名,占3.08%;少数民族58名,占89.23%。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副主任69名,其中党员58名,占84.06%;妇女15名,占21.74%;少数民族58名,占89.23%。新当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65名,其中党员64名,占98.46%;妇女10名,占15.38%;少数民族56名,占86.15%。
一、坚持 “四个到位”,夯实换届选举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加强换届工作领导。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派出九个工作指导组,分赴各乡镇指导督促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部署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县村级党组织和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使换届选举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二是调查摸底到位,掌握换届工作实情。以专题调研、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对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群众的思想动态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掌握广大群众对新一届班子的要求和期盼,对重点村、难点村进行了重点摸底分析,做到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思想动态“三个摸清”。三是协调配合到位,形成换届工作合力。按照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县委组织部统筹协调,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工作指导组,县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换届选举各项工作。四是经济审计到位,澄清离任经济责任。围绕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资产处置情况、债权、债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重点进行审计,既找准问题,又肯定成绩,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干部履职,为换届选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严把“四个关口”,确保换届选举依法依规
一是把好选举委员会推选关。坚持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民主推选产生第五届村民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二是把好选民登记关。按照“四登”、“四不登”,“四增”、“四减”的原则,登记选民做到不错不重不漏。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在选举日前20天进行张榜公布,确保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准确、无误。三是把好候选人确定关。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把那些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政策,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遵纪守法,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密切联系群众,热心为村民服务,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秀党员、优秀人才推选和提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四是把好投票选举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省州县实施意见规定的原则程序,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积极动员党员、群众参加投票,有效扩大参选覆盖面。广泛宣传换届工作纪律,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三、强化“四个抓手”,确保换届选举规范有效
一是抓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做到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先后在大理漾濞宣传网、漾濞县政府公众信息网、漾濞时讯、漾濞电视台等县级新闻媒体刊播新闻20余条次;县、乡(镇)共编发简报56期;粘贴悬挂标语8200余条,发放换届纪律宣传单16300余张,刊出黑板报和宣传栏100多期,积极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性和选人标准,使广大党员群众掌握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法规,熟悉选举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营造出“关注换届选举、参与换届选举、支持换届选举”的换届环境。二是抓信访处理,有效化解矛盾。针对换届选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本着“调查到村、处理到户”的原则,采取各乡镇领导干部包片包村,深入各村进行巡查指导,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认真对待和处理不稳定因素和矛盾问题,及时解答群众疑虑,及时纠正选举工作中的一些违规做法,县换届办共办理群众来信来访2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抓干部选配,选优配强班子。坚持优化结构、配强班子的原则,注重结合各村社情民意,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双带”能力强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年龄、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大批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工作务实、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新成员进入了领导班子,村“两委”干部“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比例达50.77%和44.09%。四是抓统筹协调,完成联动换届工作。利用召开村民大会的有利时机,把村共青团组织和妇代会的换届选举与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结合进行,选举产生村级团组织书记65人,妇代会主任65人。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行政村党总支部和下属党支部、党小组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成员呈现出平均年龄降低、学历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的特点,共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685名,实现交叉任职151名,占44.09%;实现村党总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的有33个村,占50.77%;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195名,其中主任65名。24名大学生村官通过专职专选担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直接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党员628名,占91.68%;妇女161名,占23.5%;少数民族568名,占82.92%。新一届村党总支部书记65名,其中妇女1名,占1.54%;少数民族54名,占83.08%。新一届村党总支部副书记41名,其中妇女8名,占12.2%;少数民族34名,占82.93%。第五届村民村委会主任65名,其中党员64名,占98.46%;妇女2名,占3.08%;少数民族58名,占89.23%。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副主任69名,其中党员58名,占84.06%;妇女15名,占21.74%;少数民族58名,占89.23%。新当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65名,其中党员64名,占98.46%;妇女10名,占15.38%;少数民族56名,占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