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的带头人蒋增华
作者:漾濞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3-09-26 10:31:29 点击率:94
蒋增华同志出生于1978年4月,彝族,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漾濞县漾江镇上邑村第一党支部党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在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党员“1+X”联系群众工作中,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蒋增华同志联系上邑村罗金华、施文杰、罗映明3户农户,工作中他在联系户发展种植业上给予热心的支持和帮助,为联系户脱贫致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痴迷科技创新的年轻党员
漾江镇上邑村是一个集高寒、贫困、山区于一体的村子,蒋增华自幼耳濡目染的是村子里大伯大叔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的艰难生活。家乡的贫困深深地震动了他,年幼的他立志发奋图强,他省吃俭用,订阅购买了大量科技报刊和科技丛书。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学习做笔记。为使书本上的知识落实到生产中,1997年,蒋增华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外出打工学习,两年后蒋增华回到上邑村,将打工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和打工经验,蒋增华引进和整合良种良法,在生产中摸索,建成了漾濞大泡核桃套种日本甜柿立体栽培丰产园,日本甜柿可短期实现收益,该项技术既双重利用土地,又节约劳力和生产成本。在丰产园里,漾濞大泡核桃开花结果比传统种植方法提前,成熟更早,提前3—4年实现挂果丰产。在此基础上,蒋增华又摸索出低产老龄树更新复壮大规模移栽,成龄铁核桃树嫁接改良新方法等实用技术,试验培育种植野生中药材,引进种植新优质果树花卉品种,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为优化上邑村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壮大经济林核桃产业,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阅历的增长及高效农业科技学习实践,蒋增华逐步加深了对党先进性的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97年,19岁的他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后,蒋增华实践高效农业科技,为群众服务的劲头更足了,1998年,蒋增华大胆尝试成功运用了抛秧生产技术,保持了亩产稻谷500公斤。并主动挨家挨户向村民们耐心地义务推广此项技术,此后,上邑村近百亩田一直沿用此技术。
联系户的贴心人
由于蒋增华同志不平凡的依靠科技致富的经历,周围群众都很信任他,“四群”教育实行党员“1+X”联系群众工作以来,他根据组织安排,直接联系了罗金华、施文杰、罗映明3户农户。从此,三户人家的家里,田间地头总会出现他的身影,“金华,你家的这棵核桃树得根腐病了,得赶紧打药,药不有上我家拿去”,“阿罗,开春了,赶紧犁地,别误农时,我家有犁地机,需要就去开”。凡是涉及联系户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不管多大他都要尽力去办。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辛苦摸索出来的的致富经验和良种良法、科技措施在联系户中广泛推广应用的同时。把自己多年积累购买的农机、农具无偿提供给联系户使用。
党员“1+X”联系群众工作中,蒋增华不仅扎实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走访群众、结对“亲戚”等活动,还坚持从联系户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入手,努力解决群众行路难、住房难、就业难、上学难、饮水难、看病难、增收难等民生问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头带领党员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等途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资12万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97户369人865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投资90万元实施了2000米电网改造工程,解决了52户173人的生产生活用电;投资20万元完成了移动基站建设,受益群众216户689人;投资47万元实施村组公路建设7公里工程等一批项目,使上邑村的群众得到看得见、用得着实惠,极大地凝聚党心、民心,有力的促进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山无言而情浓,水无语而意深。在“四群”教育实行党员“1+X”联系群众工作中,蒋增华同志正以他火热的青春扬起共产党员的大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