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场村依托远程教育念活“致富经”
作者:漾濞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3-11-11 09:22:25 点击率:48
漾濞县密场村位于县城东北部,离县城3公里,辖区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居住着彝族、回族、藏族、汉族等7个民族。村委会辖1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444户,总人口1663人。
密场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于2008年11月建成使用以来,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中心目标,立足本村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把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上级有关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在“建、管、学、用”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职能作用,有力促进了密场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队伍提升水平
密场村对远教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村级站点的远教培训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并精心挑选任命有文化、有能力、热爱远教工作的同志为远程教育管理员,切实提升远教管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积累,增强服务意识,立足本职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操作水平,为密场村开展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机制保证运转,制定计划有序开展
密场村科学部署合理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工作。1、健全完善制度。密场村立足实际建立教学管理督办、设备管理维护、信息反馈、工作检查及目标管理等一整套考核办法和制度。切实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的配合协调,确保了终端站点的有效运转,达到统筹兼顾,协调互动。2、增强灵活性针对性。根据规划不断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学组织体系,增强教学组织的计划性,根据“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做到学习形式贴近农村实际、学习内容贴近党员干部和农业生产需求、学习方法贴近农民实际,切实增强了远教节目的针对性、教学管理的灵活性、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确保党员干部和群众学得懂、用得上、喜欢学,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吸引力。3、完善知识转化机制。深化学用,抓好学用结合,强化跟踪指导服务,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成果的应用率。通过相关管理保障工作的深入,有效推动了全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三、因地制宜展开培训,多种形式注重实效
密场村为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结合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合理制定农村适用技术培训计划,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作用,及时组织党员群众收看种植、养殖、市场信息等农村致富课件,并聘请县乡专业农技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了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密场村不断创新摸索、开拓进取,现已形成核桃种植、优质软米种植、肉牛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通过边培训边实践,将培训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动项目整体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了学用效果,进一步了发挥远程教育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支持促进作用,成为了密场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扎根基层力促发展,不断积累提升质效
多年来,密场村充分依托远教平台,充分总结远教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立足村情民意不断积累,进一步做实远程教育工作,切实做到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密场村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习质量,深化学用措施,确保学习成效,大力发展核桃种植、软米种植和肉牛养殖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密场村努力把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远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每家每户做起,从小事小情做起,全村经济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密场村将依托远程教育不断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