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县:“五条路”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营造“五个好”氛围
作者:常建福 发布时间:2013-11-20 14:39:28 点击率:29
近年来,永平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工程,通过“党建带路、政策铺路、帮扶指路、资源活路,激励促路”五项措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逐步解决了村级“空壳”问题,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截止2013年上半年,全县73个村(社区)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有49个,其中年收益达2万元以上的村有11个,1万元以上的村有24个。
党建“带”路,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育好人才”。该县按照“能人治村”策略,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一好双强”的要求,坚持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善于引领发展、特别是善于“当家理财”的农村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育好人才。全县73个村(社区)有大专以上学历67人,中专、高中以上学历182人,致富带头人452人。此外,充分发挥挂钩包村工作队、新农建设建设工作队、大学生村官自身优势,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政策“铺”路,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筹好资金”。该县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设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从2006年起,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特别是从2013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每年重点扶持10个左右无村级集体经济实体的“空壳村”。同时,坚持授“鱼”与授“渔”并重的原则,整合部门资源,加大项目、资金、政策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倾斜力度,充分争取和整合了省州农业、财政、发改、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产业结构调整投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各种资金资源最大限度的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特别是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倾斜,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共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30个。
帮扶“指”路,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找好渠道”。该县实行县级领导、县级挂钩部门和乡科级领导挂钩联系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度,共同探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与村(社区)结成共建对子,充分发挥部门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优势,积极为挂钩帮扶村(社区)理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协调发展资金,帮助和引导村干部找准工作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北斗乡黄连村针对深茅草村民小组林权制度改革后到户荒山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积极引进企业,将组内的林地入股,由企业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村、组按股份从中获得收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博南镇老街社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将位置优越、闲置的社区办公用房及铺面出租,每年收取租金7.8万元,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杉阳镇杉阳村等充分利用有集贸市场的优势,强化对市场的管理,每年分别收取管理费8万多元,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资源“活”路,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铺好条件”。该县按照“因地制宜、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一村一策”的原则,立足自身优势,盘活闲置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切实增强村级自身的造血功能。厂街乡杨柳树村对村集体800多亩荒山资源进行开发,发展种植泡核桃800多亩,栽种核桃树3000多株,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初显效益,收入达3万多元。龙门乡石家村对村内沙场资源实行承包经营,每年收取资源管理费2万元。
激励“促”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给好保障”。该县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考核,与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层层签订责任状,对考核合格的以“以奖代补” 的方式给予奖励,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严格执行省州关于在村干部中招录国家公务员的有关政策规定,使村干部政治上有盼头,共从村干部中招录国家公务员19人,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15人,调动了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中共永平县委组织部 常建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