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21 08:33:26 点击率:25
永平县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红利”一: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这几年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很大,连我们这种偏僻的小村子都通了柏油路!”县城至金光寺油路修通后,杉阳镇松坡村59岁的赵平老人感慨万端。
永平县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始终在争项目和实施项目上下功夫,着力夯实发展基础。2007年以来,永平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1.8亿元,实施公路项目35个447.8公里,通乡公路100%油路化,乡村公路95%以上硬化,让像赵平老人一样居住在深山的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近五年,永平县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4.63亿元,其中,在与群众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的水利建设上投资3.67亿元,建成水利工程1696件,5.9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建成大湾塘二级电站、苏屯220千伏变电站、小团山110千伏变电站等电力基础设施,完成35千伏及以下电力工程投资1.5亿元。
“红利”二:农村经济日渐繁荣
“现在,加入合作社是我们老农民的一种‘时尚’,单打独斗地干生产已经过时了!”龙门乡囿鑫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社员李子忠第一年种植3亩金银花,就收入8000多元,他说,加入合作社,觉得有靠山,个人承担的生产风险更小。
2010年来,永平县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11个,社员达1.5万户。合作经济组织的良性运行,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目前,全县核桃面积达146.3万亩,2012年产量达4.5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烟叶生产从2007年的10.6万担增至2012年的14万担,产值从6338万元增至1.58亿元;种植香菇150万棒,发展生态茶1.6万亩,肉牛、黑山羊、生猪等畜禽养殖示范户624户,畜牧业产值从2.7亿元增至4.1亿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55个,兑现财政奖补资金855万元;投入财政资金8159万元,实施整村推进、中间村、重点村等扶贫项目261个,4.5万人实现脱贫。农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6.78亿元增至2012年的16.37亿元,年均增长19.3%。
“红利”三: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
围绕“边屯古驿·水乡永平”新目标和城镇上山要求,永平县实施了土地、林地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709个村庄规划、6个乡镇集镇规划和一批城镇建设专项规划。投资2亿元实施县城“两污”治理和一批水电路、绿化美化等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共建成商品房18.4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6.3万平方米,实施农村住房改造1.37万户,解决了4万人城乡居民住房困难;修订完善了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土地征收及附着物补偿、房屋征收与补偿等办法;杉阳镇、北斗乡中心集镇(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680万元;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从2007年的5平方公里增至2012年的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3.86万人增至6.1万人,城镇化率从23.15%提高到31.7%。
“红利”四:民生不断改善
“娃娃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我们放心!”厂街乡瓦金村的学生家长望着瓦金完小新落成的教学楼,对全县五年来新建和维修加固校舍9.89万平方米、拆除D级危房5.43万平方米的成绩非常满意。
永平县坚持落实政策和强化保障并重,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投入从2007年的1075.1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2171.5万元,五年累计达8994万元,发放价值1083.9万元的免费教科书;投入1.3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县医院、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并投入使用,病床位从368张增至568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五年累计有244.58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19亿元;新增就业542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4个,发放创业贷款1.02亿元,扶持1933人创业、带动就业6766人;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发放养老金9502.2万元,城乡低保、五保等补助金1.53亿元。
(作者 段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