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三抓”抗旱 为民“解渴”
作者:永平县委组织部汤再丹 发布时间:2013-05-29 11:22:36 点击率:26
大理州深化“四群”教育推进抗旱“三保”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永平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行动,要求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并对照会议精神和要求,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结合我县实际,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全力抗旱保民生、保春耕、保稳定,真正做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贯彻落实上有新举措,确保会议提出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抓思想。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抗旱“三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9年以来,永平县降雨持续偏少。今年截止5月6日,全县降雨量仅为40毫米,为大春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全县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不同程度受灾。面对严峻的旱情,全县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抗大旱、抗大灾的思想,充分分析形势和困难,周全考虑办法和措施,抓好落实抗旱“三保”工作,千方百计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抓措施。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奋力夺取抗旱“三保”工作的全面胜利。一是加强蓄水工作,科学合理制定供用水计划。在认真研究全县旱情、水情的基础上,各乡镇、县水务局要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加快各项在建水源工作的建设进度,对已建成的引水沟渠、库塘,小水池、小睡窖等引蓄水设施要认真检查,确保水库、水塘蓄满水。科学合理制定全县的供用水方案,保证县城、集镇、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部门当前的用水。二是加强旱情的监测预报和收集上报工作。各乡镇要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安排专门人员全天候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统计旱情,及时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抗旱救灾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三是做好抗旱物资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充分发挥用中央补助资金购买的水带3万米、抽水机83台、小型净水设备9台、节水设备7台,抗旱运水车3辆,发电机5台的作用,并做好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截止5月6日,全县投入抗旱人数1.58万人,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60台套,投入抗旱机动拉水车1000辆次,投入抗旱资金421万元,抗旱浇灌面积累计14000亩次,挽回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四是突出抗旱救灾重点,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生活饮用水。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抗旱救灾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县城群众、中小学学生、乡镇村组群众生活的饮用水,加强饮水安全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布局在发动群众采取自力更生救灾的同时,对临时缺少的地方采取发放储水物资、拉水、送水等方式,确保饮水困难的群众都能喝上饮用水。
抓落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抗旱“三保”工作的强大合力。一是高度重视,及时谋划部署全县抗旱“三保”工作。永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较大级(Ⅲ级)应急响应,研究部署全县的抗旱工作,并抽调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调查组,深入全县七个乡镇进行调查,对发生缺水的主要原因、旱情发展趋势,缺水的应对措施和长远解决办法、落实挂钩包村保障饮水安全的责任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二是明确责任,把全县抗旱“三保”工作落实到村组农户。全面落实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县乡村党政一把手是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排县处领导包乡镇和县级挂钩包村的领导干部进驻村帮助指挥抗旱救灾工作,安排县委政府两办的督查室对各乡镇抗旱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系乡镇指导督促抗旱救灾工作制度;抗旱救灾工作实行“五包一公示”制度;各乡镇党委政府安排乡镇领导和干部派出工作组职工深入各村委会,各村委会采取村干部负责村组包农户的办法,确保了全县抗旱救灾工作县乡村到农户。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全面调动抗旱“三保”工作的积极性。县乡村各级利用会议、电视、报纸、简报、版报、标语、手机信息等媒介宣传抗旱“三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布旱情信息和救灾的常识,确保做好抗旱保苗、蓄水备耕、森林防火、防虫防灾工作,使全县抗旱救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抗旱“三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进一步加大各种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及时发现矛盾苗头,认真调处各种纠纷,确保大旱之年农村稳定、人心安定、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