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找准“三点”确保活动场所“三有”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25 10:14:45 点击率:144
永平县杉阳镇党委在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使用中,找准活动场所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使全镇的活动场所有人建、有人管、有人气。
找准切入点,确保活动场所有人建。一是责任主体明确化。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实地研究论证建设活动场所的可行性,形成了《杉阳镇2014-2016年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规划》,避免规划带有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切合实际的项目,并明确村党总支部及建设地方的党支部为活动场所建设的主体。二是建设方式多样化。用地上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工作理念,不等、不靠,通过盘活集体闲置的校舍、土地,或者是召开“一事一议”会议自行流转土地解决;建设中能先解决土地问题就先解决土地问题(如杉阳村东团党支部、仁寿村洼子党支部),能争到资金就先争取资金,能先争取项目就争取项目,形成“事赶事、事催人”的态势;建设方式上,镇党委对建设标准作原则要求,不搞整齐划一,不求“一张脸谱”示人,能建更宽力求更宽,能建更好力求更好,不搞“一刀切”。三是资金投入多元化。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建设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老年活动室建设项目、移民后期扶持建设项目、老年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建设。采取县级重点扶持专项资金投入一点、挂钩支持一点、辖区企业赞助一点、镇村两级自筹一点的方式多渠道整合资金建设。
找准着力点,确保活动场所有人管。一是健全制度“管”。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基层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制度》、《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管理制度》等12项制度,由镇党委统一制作并粘贴在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内,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二是因地制宜“管”。采取“自行管理、委托管理、推举管理、轮流管理”四种管理方式方式,由各支部根据实际确定管理方式,既要确保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的开放时间,又要确保活动场所姓“公”而不姓“私”。如杉阳村党总支部下西边党支部,由支部书记委托一名困难老党员作为活动场所的管理员,坚持24小时值班,每年从自己党支部书记的补助经费中拿出一半作为管理员补助,仁寿村仁寿党支部委托村老年协会会长进行管理,切实解决了管理使用难的问题。三是上下联动“管”。镇党委、村级党总支部加强督促检查指导,适时对各活动场所开展活动、管理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不按照要求开展活动的,及时找支部书记谈话,限期改正,确保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并把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管理使用情况纳入镇对村党建工作考核的内容。
找准落脚点,确保活动场所有人用。一是功能定位好。坚持“一所多用”的思路,进一步拓展活动场所的功能,只要是有益的活动,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都可以在活动场所内开展,真正使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发挥好“党员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老年之家”以及“强党建、聚民心”的作用。二是设施配套好。按照即:有一面党旗、有一块牌子、有一批桌椅、有一个小广播、有一批学习资料、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块支部公示栏、有一套档案资料的“八有”标准配齐设施,有条件的活动场所还配有图书借阅室、健身器材、电视、音响、篮球场、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设施。三是活动开展好。辐射区党支部、村民小组依托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内召开党员会议、群众会议、开展基层组织活动以及一些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等,切实发挥出活动场所“一所多能”、“一室多用”的综合效用,平时为党员群众聊天、散步、下棋、健身队跳舞提供场所,遇村民办理红白事,可以到活动场所待客,也可以租用桌椅板凳等设施在自己家里办理,使活动场所有人气、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