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创先争优建和谐 博南古道处处春
作者:张树超 发布时间:2011-05-25 11:11:35 点击率:55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公路到处都通,去那里都方便,连到地里干活都可以骑摩托,退耕还林的补助和公益林补偿金加起来都有四千多块了……”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一名村民一提起现在的好政策就有说不完的话。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永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昔日的博南古道永平,如今到处焕发着浓浓的春意,全县农村面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农产业进一步发展。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永平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应对旱情,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人民顺利度过大旱之年。认真落实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包谷、水稻精准定量栽培等农业科技和增粮措施。抓好落实惠农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种惠农补助。2010年,累计兑补各种惠农资金2725万元,推广新型农机具251台,为应对自然灾害、确保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旱之年不减产,全年粮食产量高达72735吨,烤烟共收购烟叶13.15万担,成为了全州6个烟叶超产县之一,受到州人民政府的表彰,实现了烟农、企业和政府“三满意”的目标。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完成肉牛冻精改良10560头、产犊8049头,扶持500只以上的土鸡养殖户20户,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生态茶、冬桃、苗木等特色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林产业进一步壮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北斗乡黄连村针对深茅草村民小组林权制度改革后到户荒山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积极引进企业,将组内的林地入股,由企业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村、组按股份从中获得收益,这一做法受到了中央和省州的格外关注。结合中低产林改造,永平县新种植核桃13.78万亩,区划界定公益林93.34万亩,兑补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26.3万元。2010年办理林权流转手续326宗,流转金额2485.5万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091万元。加强天然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县城近山面山和乡村道路进行了绿化,农村节柴改灶2727户,建成沼气池1229口。县人民政府和县林业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集体”。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实施水利工程411件,建成水池水窖1326口,解决了2.1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投资6677万元的金河水库正式开工建设。启动了2010年度投资1157万元的57.5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总投资4240万元的永厂油路进展顺利,投资1319万元的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全面完成了74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15831户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此外,北斗林场棚户区改造县城片区住宿楼、农机教练场等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村容村貌进一步转变。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9个村的扶贫开发“866”工程,完成农村居民地震安居房和农村危房改造1690户,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程完成投资3134万元,杉阳地区综合扶贫开发、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等工程顺利实施,以工代赈片区开发、异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扶贫贴息贷款等工作成效显著。永平县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美化绿化逐步实现,通过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逐步形成。
社会事业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校安工程受到高度重视,全县落实校安工程县级配套资金1174.7万元,建设校舍3.2万平方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农合参和率达93.97%,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踊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2%,被列为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发放救灾救济资金272万元、大米46.2万公斤,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84万元。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