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火”共聚亮烛光
作者:张 群 肖远杰 发布时间:2014-05-06 08:17:27 点击率:39
“五火”共聚亮烛光
——永平县教育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永平县教育局以树新风、扬传统、争五好、细管理、突整改的五举措形成“五火”,点亮烛光,照亮他人。 树新风 “借着教育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好的态势、好的氛围,教育局将2014年确定为‘教风建设年’,把教风建设中这些年想解决但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教风得到了明显好转,整个教育系统呈现一派新气象。” 5月4日,永平县教育局局长杨瑞华谈到“教风建设年”取得的成效时自豪地说。教育局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针对部分教师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心思不在教书育人上,沾染不良习气,职业道德水准下降等现状,创新自选动作把2014年确定为“教风建设年”,开展了对照规范整肃教师作风、自觉审视教育教学工作行为、强化学习培训、教师教学规范引导等活动,整个教育系统树新风,扬正气。杨瑞华表示,“要继续一抓到底,让这种好的作风发扬下去。” 扬传统 “你成绩不差,这个年龄正是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年龄,辍学不是解决困难最好的办法。”今年3月初,在永平县厂街中学上初一的字顺宏家中,字学武老师对辍学在家的字顺宏语重心长地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全县像这样教师深入学生家中家访,面对面交流还有很多。近年来,随着通讯、交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以电话代替见面,以校访、家长会代替家访的现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积极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将过去走村串寨进行家访的老传统继续发扬,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家访的活动中,同时向家长发放征求意见表,就师德师风、学校管理、教育收费等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 争五好 针对全县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总体不高的现状,深入开展“学习狮子窝完小创建五好学校”活动,掀起比学赶超热潮,努力打造教风好、学风好、管理好、环境好、质量好的优质学校。争教风好,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文明执教;争学风好,强化教室是学习专门场所的意识,让学生进教室不干与学习无关的事;争管理好,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综合能力,做到工作拿得下,团结搞得好,具有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环境好,各学校充分利用好班级文化栏、校园板报、厨窗、校园广播等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的陶冶、激励,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的落实,形成师生努力、奉献的人文管理模式;争质量好,不断强化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目标管理、过程管理、问题管理为主,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形成齐心协力抓质量的格局。 细管理 “在学校管理上,全县各乡镇,都有做得好的学校,但与周边县市的学校管理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这是教育系统常听到的一句话。针对这一情况,教育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全县中小学校负责人精细化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请进来”邀请了下关四中、南涧四中两所学校负责人到永平就如何管理学校、怎样当好校长等成功经验向我县中小学校长传经送宝。“走出去”选派了县内部分中小学校长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小学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育人模式。“学校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创出特色、形成特有的文化理念。”这是教育局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负责人经常思考的问题,按照现代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大力推行精心化管理,努力实现学校全方位无缝隙的管理。教育局还组织全县未取得校长任职资格证的学校负责人到大理学院培训学习,确保全县中小学校长负责人任职资格合格率达100%。 突整改 “部分学校建设项目滞后,特别突出的是六米完小灾后重建项目,这么长时间都未建好。”“这些年,部分学校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需要往返多个单位、花费较长时间,有的仅是项目前期手续就需做一年,时常出现资金到位但项目动不了的现象。”在深入一线听取意见时,常常听到这样的意见建议。教育局即知即行、立行立改,针对六米完小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滞后问题,县教育联合其他部门与施工方在六米完小召开现场会,并对施工方提出限期完工的制约措施。现场会后,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目前,项目建设基本完成。针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需要往返多个单位、花费较长时间的问题,教育局安排专人负责办理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即节约了人、财、物力,还加快办理手续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