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厂街乡:对镜自照查问题 创新思路促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15 16:46:54 点击率:28
云南永平厂街乡:对镜自照查问题 创新思路促发展
近年来,永平县厂街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全乡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破解难题,通过努力,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打基础,筑牢坚强堡垒。乡党委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建制村“一把手”工程及“三培育两带头”工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领路人”,切实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得了事”农村高素质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同时,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培育工作,在提素质、增能力上下功夫,2010年全乡共发展党员38名,把16名党员培育成致富能手。二是深入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乡共投资300多万元分四批完成了全乡11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阵地议事”、“无场所活动”的问题。三是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整合闲置资产、流转经营等方式,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止目前,11个村均规划发展了集体经济,其中5个村年收益已突破1万元,“空壳村”现象基本消除,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四是精心创建党建示范点。根据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要求,花大力气、下狠功夫,高标准创建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010年创建的炉塘村、岩北村、岔路村三个示范点得到了县委的肯定和表彰,在全乡乃至全县范围内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抓学习,培育一流队伍。乡党委严格按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和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前提,以学习党的政策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及围绕产业发展组织相关的科技培训为重点,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坚持每季度组织中心理论组专题学习1次,以党员干部集中学为重点,每月组织全乡干部职工集体学习1次。二是班子成员带头,以半年工作考核及年度考核为契机,深入各村、乡级各机关单位开展党课培训。三是充分借助远程教育网络、电子政务视频等学习平台,认真组织党员收看学习相关课件。四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邀请县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乡内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到外地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开发、民族文化发展等。2010年以来,全乡共组织学习培训10期次,乡班子成员到各党(总)支部开展党课教育32场次,邀请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开展培训3场次。通过学习培训,全乡党员干部视野得到开阔,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强管理,锻造过硬作风。乡党委始终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制度建设、民主建设、责任落实为重点,扎实抓好队伍作风建设,形成了团结奋进、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用制度管人。乡党委结合实际对党政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及村“两委”工作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以乡纪委牵头认真抓好督查落实,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并限时整改,确保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坚持民主决策。认真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凡重大问题的决策,都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加强了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班子成员之间团结,营造出民主团结、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狠抓责任落实。始终把狠抓责任落实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措施,每年定期与各党(总)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定期听取汇报,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评比。
求创新,增强组织活力。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乡党委在充分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明确了党建工作思路。一是围绕解决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创新力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各党组织要在落实“十讲十要”中创先进。(即:讲学习,要求实;讲政治,要坚定;讲思路,要清晰;讲干事,要积极;讲服务,要到位;讲发展,要科学;讲运行,要规范;讲团结,要保持;讲廉洁,要保证)。二是围绕解决农村党员作用如何较好发挥的问题,提出了全乡共产党员在“争做十个模范”中争优秀。(即:争做带头致富的模范,争做支持建设的模范,争做保护生态的模范,争做弘扬正气的模范,争做宣传政策的模范,争做团结和谐的模范,争做科学理财的模范,争做乐于助人的模范,争做培养人才的模范,争做讲究卫生的模范)。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增强了组织活力,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2010年,全乡财政总收入完成11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23元。2011年1至7月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同比均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