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聚焦“四风”边学边改办实事
作者:马旭昕 杨福军 发布时间:2014-04-21 09:25:57 点击率:36
永平县四班子主要领导带头联系边远闭塞特困村,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问”。同时推行解决问题“清单制”,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 永平聚焦“四风”边学边改办实事 “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随机调研少,有时还被调研,工作安排多,跟踪问效少”“在官僚主义方面,我们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少,不喜欢听群众讲真话、讲一些不同意见。安排工作有时方式方法简单粗糙;在享乐主义方面,有时忙于接待应酬,分散了抓工作精力,思考工作时候少;在奢靡之风方面,公务接待中有时存在超标准现象,上级检查工作,搞层层陪同,还迎来送往,这些问题班子存在,我个人也存在”永平县委第24次常委会上,县委书记李洋聚焦“四风”时不遮掩、不回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拉开序幕,永平就坚持调研在先,组成调研组广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如今县、乡领导深入群众少,有时来了转一转就走了。特别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来得就更少;现在每个村基本上都有挂钩包村部门派驻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可工作不见有多大起色,原因是很多派下来的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思想作风有问题。 “我们北斗乡双河村是全县最边远的民族贫困村之一,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老百姓生活贫困,群众迫切希望能尽快找到一条发展的路子,所以我就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4月10日,李洋第四次来到双河村摆“龙门阵”,听意见、找问题、察实情。黑龙村民小组群众向他吐真言:32户彝族群众吃水困难;进村公路上的小桥摇摇晃晃了好多年,非常危险。这些问题虽已多次向上反映,但一直都没有得到圆满解决。李洋坦言,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博南镇坡脚村平村小组,这个距县城不到5公里的小山村,因电力负荷过重等原因,群众用电饭煲煮不熟饭,用电磁炉炒不热菜。这些事情看似很小很普通但关乎群众生存,是群众工作天大的事情。对此,我们的态度是能解决的现在就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细致做好解释工作,让群众知道,让群众明白,接受群众监督,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 永平县四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包下特困村作为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后,其他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下一个贫困村和一个县直单位作为联系点。今年1月以来,全体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打招呼,不带陪同人员,轻车简从到联系点田间炕头,实实在在接地气座谈交流,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同时采取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随机调研等方式开门搞活动,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广泛收集“四风”问题。为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拓宽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的途径,永平还推出“民情联络员”制度,聘请退休老干部马永宁等1237人担任干部作风监督员、社情民意收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为民办事勤务员。截止4月17日,全县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1025条,查找到“四风”问题218条,其中涉及班子的有30条,涉及领导干部个人的有188条。 如何将群众关心的问题一个不落地解决好?永平县把收集上来的问题,按性质分为“四风”方面、发展方面、民生方面、村庄环境整治四类;按解决责任主体分为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解决、部门解决、乡镇和村解决三类;按解决时限分为立行立改、限期办结、规划实施三类。同时推行解决问题“清单制”,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急的吃水、用电、道路保通、村庄脏乱差等小事做起,解除群众思想上的疑团、生产上的难题、生活中的心结。 解决问题“清单制”实施以来,全县按照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分管联系的县处级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要求,深入整治会议多、文件多、应酬多“三多”,乱决策、乱表态、乱下指标“三乱”,超规格接待、办公室超标、超规定享受“三超”,吃喝风、玩乐风、圈子风“三风”,清洁家园、水源、田园“三清洁”活动以及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效率不高等十项专项工作;县政协带头把主席、副主席、调研员的办公室由6间整改为3间,面积由原来的220平方米整改为88.6平方米;因立行立改不力,全县已约谈单位主要领导33人次,问责69人;出台与反对“四风”相关文件20份,为广大党员干部划定了纪律“红线”。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永平县四班子带头联系特困村,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答好“三问”,铲除“四风”之弊,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各乡镇和县级部门“一把手”把教育实践活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砍在肩上。博南镇党委书记李晓松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教育实践活动让自己更加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还要有做好与群众休戚相关的水、电、路和脏乱差等事情的本领。只有在解决问题中联系服务群众,才能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支持、群众检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