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村干部培训突出“四个特性”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1-06 15:31:37 点击率:31
近年来,永平县结合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实际情况和新时期村干部的工作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学习培训的经常性、灵活性、针对性、时效性,不断增强村干部的“双带”能力。
制定培训计划,突出经常性。结合县情实际,每年初研究制定年度村干部培训工作计划,并针对各阶段工作重点,拟定可行性培训方案。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举办了以学习十八大、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村干部、农业农村工作、农村产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培训班,共培训500余人次,实现了对全县村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2013年,结合村“两委”换届,还组织开展了如何尽快转换角色当好村干部、党的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农业农村工作等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
创新培训形式,突出灵活性。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理论学习和实地指导相结合。在不断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和“致富能手”等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示范讲解技术、答疑解惑,增强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采取经验交流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培训注重村干部的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的互动交流,使村干部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同时,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村干部到周边具有典型示范的县市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查找差距,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丰富培训载体,突出针对性。结合实际办好“三个课堂”,即“室内课堂”提高理论水平,“田间课堂”增强操作技能,“远教课堂”拓宽发展思路。如针对当前部分村干部存在政策法规理解不深、发展经济路子不宽、化解矛盾能力不强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开展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教育培训。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围绕增强适应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抓好市场理论、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增强村干部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充实培训内容,突出实效性。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以往村干部培训内容单一、对农村实际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涉及少、村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专门组建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向广大村干部征求培训内容,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合理科学安排,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常建福)
制定培训计划,突出经常性。结合县情实际,每年初研究制定年度村干部培训工作计划,并针对各阶段工作重点,拟定可行性培训方案。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举办了以学习十八大、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村干部、农业农村工作、农村产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培训班,共培训500余人次,实现了对全县村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2013年,结合村“两委”换届,还组织开展了如何尽快转换角色当好村干部、党的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农业农村工作等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
创新培训形式,突出灵活性。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理论学习和实地指导相结合。在不断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和“致富能手”等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示范讲解技术、答疑解惑,增强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采取经验交流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培训注重村干部的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的互动交流,使村干部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同时,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村干部到周边具有典型示范的县市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查找差距,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丰富培训载体,突出针对性。结合实际办好“三个课堂”,即“室内课堂”提高理论水平,“田间课堂”增强操作技能,“远教课堂”拓宽发展思路。如针对当前部分村干部存在政策法规理解不深、发展经济路子不宽、化解矛盾能力不强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开展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教育培训。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围绕增强适应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抓好市场理论、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增强村干部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充实培训内容,突出实效性。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以往村干部培训内容单一、对农村实际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涉及少、村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专门组建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向广大村干部征求培训内容,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合理科学安排,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常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