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吴德忠成长历程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杨福军 吴晓凌 发布时间:2011-08-09 13:03:05 点击率:62
志存高远 勤学苦读
——优秀共产党员吴德忠成长历程系列报道之二
“你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你们是抱着蜜罐长大的幸福一代,这种幸福非常来之不易。”亲历了大炼钢铁铜、大跃进等沧桑岁月的吴德忠重温少时事,总爱剖析根植于灵魂和生命中的事,并叮嘱年轻一代要“脚踏实地,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张小三,住村南,前有河,后有山,不捉鱼,就砍柴,不到天黑不回来”…在《三字经》、《百家姓》等书中,吴德忠断断续续地于1953年念完小学,并以全县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永平一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勤奋学习,踏实做事,诚信做人,将来好好为人民服务” 。在永平一中,吴德忠牢记小学启蒙老师段炳乾、王应隆的教诲,勤学苦读,靠出类拔萃的成绩当上了班长,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见食堂里蔬菜稀缺,我就邀约年龄稍大的同学把校园里的那片空地打整出来,种上青菜、白菜、萝卜、南瓜等小菜补充学生食堂。食堂的杨师傅见我体格高大很能吃苦,偶尔会奖励给我一两个馒头!”
在物质生活极度困乏的年代,吴德忠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星火精神,总让人铆足了劲头!
1956年秋,吴德忠手握“坚持梦想、真诚待人、定位准确”三把“钥匙”,毅然放弃了永平团县委直接保送他到云南省团干校学习的机会,冲着“教书先生给人智慧与启迪,这个职业最光荣” 的“行头”,报考了大理师范学校。
“大理师范学校有两三亩菜地,每班划种一片。当时,作为学生会劳动股股长的我,经常背着篮子到豆糠坡等路段捡牛屎马粪压在菜园子,看着绿油油的蔬菜运送到食堂,我心里美滋滋地。”
“记得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那年,大理师范学校从古城迁至下关。学校用剩下的4根各2丈长的大圆木,因没有车很难搬运,学校准备不搬走了。我主动提出申请,带着12名同学用了一天时间,徒步将4根圆木抬到了新校址。还有,学校后勤喂的4头大胖猪,也是我带着同学赶了一天一夜的路,才把猪赶到了新校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大理师范老校长纪仕孔为代表的一代宗师的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吴德忠的思想感情、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日臻成熟,并养成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的良好习惯。
1958年,正当吴德忠在知识天地中尽情遨游时,恰好遇上了大跃进。吴德忠所在的中师二年级8个班400多名学生被提前分配。24岁的吴德忠回到永平水泄热火朝天地投入了全民大战钢铁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