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永平:以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31 10:49:53 点击率:87
年初以来,大理州永平县针对部分党代表主体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活动议事无场所等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在全县7个乡镇和2个县级部门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将22名州党代表、268名县党代表和389名乡镇党代表分别安排到9个党代表工作室履职,真正将党代表工作室打造成为了党代表履职尽责的工作平台、联系党员群众的服务平台、落实党代表任期制的实践平台,有效促使了党代表作用充分发挥。
整合现有资源,在“建”字上花力气。坚持“因地制宜、方便履职、务求实效”的原则,努力建好党代表工作室。一是整合资源建。着眼于方便日常管理和代表履职确定党代表工作室选址,依托为民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会议室或整合办公室建立党代表工作室,使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在节约经费投入的前提下,功能达到了要求。二是坚持标准建。严格按照设立一个工作室、指定一名联络员、招募一批志愿者、安装一个标识牌、开通一部电话、悬挂一个信箱、张贴一个代表公示栏、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公布一个工作计划、做好一套工作台账的“十个一”基本要求建立党代表工作室,使党代表工作室功能健全,有必要的履职氛围。三是根据需求建。在达到“十个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添置了电脑、书柜、档案柜、代表阅报处、党史资料、代表活动影集等软硬件设施,进一步丰富了内容、优化了环境。同时,多方协调资金,保障经费投入,确保党代表工作室日常活动正常开展,真正成为“党代表之家”。
健全制度机制,在“管”字上下功夫。围绕党代表工作室的功能定位和代表履职需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管好党代表工作室。一是健全制度管。制定了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制度和党代表接待党员群众工作流程,明确了驻室党代表、党代表工作室联络员和志愿者工作职责,推行工作室轮值代表、首问责任、记实记录、服务承诺和情况报告等制度,设立了党代表接待日,明确工作室每月至少开放2次,每次至少半天。二是明确专人管。每个工作室都安排1名县党代表专门负责抓好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并指定2名以上工作人员为联络员,负责做好党代表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三是招募志愿者管。从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村官”以及工作室所在单位干部职工中招募一批志愿者,分别为党代表开展活动、驻室履职、组织调研视察等提供服务。
立足各自实际,在“用”字上作文章。各工作室针对来访党员群众不是很多、党代表到工作室“坐班”时间不一定能保证等实际,在工作室的使用上,不简单局限于安排代表驻室接访党员群众、收集社情民意,而是把重心放在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开展活动、学习研讨和研究破解重大问题上。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履职广泛性,实现“大团”与“小组”互补。为方便党代表履职,各工作室按照“就近、就便、归口”的原则,将党代表划分为若干个党代表小组。每年至少组织全体代表集中开展活动2次,其他时间以党代表小组为单位自行履职。组织全体代表开展活动时以调研视察重大项目建设、重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和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以及集中学习中央和省州县党委重要决议决定、学习研讨重要理论问题等为主。党代表小组履职时以收集社情民意、协调解决党员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和开展集中学习等为主。同时,实行每月党代表小组长例会制度,重点收集汇总党代表履职情况,分析研究收集到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大团”抓大事、议大事,“小组”抓具体、做实事,实现了“大团”与“小组”作用互补。二是突出履职灵活性,实现“室内”与“室外”互动。将《党代表收集社情民意登记表》印送给每一位党代表,让党代表把收集社情民意放在平时。党代表接待日主要以组织党代表集中学习、协调解决问题为主。为确保党代表履职取得实效,各工作室要求每名党代表每年走访党员群众不得少于5人次,每个党代表小组每年至少提交有分量的提议2件以上。通过党代表定期驻室履职和室外灵活履职,实现了“室内”和“室外”工作互动。三是突出履职实效性,实现“代表”与“部门”互促。在党代表履职过程中,各工作室有针对性地要求党代表将履职重心放在所在地区或行业的问题上。通过“逼”党代表收集反映所在地区或行业的问题,使一些问题找得更准、更有质量,地区或行业内党代表所提问题也得到了更加重视,从而实现了“代表”与“部门”履职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