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大气特色”文章提升档次 注重基础建设打造宜居环境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13 08:20:02 点击率:25
做足“大气特色”文章提升档次 注重基础建设打造宜居环境
做足“大气特色”文章提升档次 注重基础建设打造宜居环境
——永平县2008年以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作综述
作者 字正张 余金海 李智火
2008年以来,永平县以打造“功能齐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山水生态县城”为目标,以培育城镇支撑产业为重点,通过抓规划、抓建设、抓产业、抓管理,城乡建设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及重点建设项目取得新突破,住房保障能力和土地供给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到今年底,全县城镇人口达5.75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49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0.54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10.24%、绿化覆盖率11.1%,分别比2007年增2.84%和2.6%,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1.5%,比2007年增8.35%,年均增长1.67个百分点。
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坚持“科学、前瞻、大气、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08年以来,投资1565万元,编制完成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10余个县城部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业聚集发展布局规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以及曲硐清真美食街等32个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和修编6个乡镇总体规划,博南镇七屯村和曲硐村小康示范村建设规划和29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以及709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山地城镇建设为契机,调整了县城发展规划,新增规划建设用地383.05公顷,减少占用坝区耕地1.14公顷,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7.96平方公里扩大到10.9平方公里。
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围绕构建“功能齐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山水生态县城”目标,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8年以来,累计投资1.2亿元建设了永平会堂、县城停车场、农贸市场扩建、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博文路、博丰路、新苑路、新光街改造、新文路延长线、博盛路、建材街片区道路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实施了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正在实施博南东路人行道、县医院新址道路等项目;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健身馆、国资交易中心、环保监测业务用房等项目;投资8336.67万元,建成日处理垃圾75吨的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和日处理污水0.8万吨的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建设;完成了龙街、杉阳镇“两污”项目建设选址,概算投资5975.2万元的杉阳镇中心集镇和北斗中心集镇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启动了“忆江南”片区建设,正在开展人工河网、水域景观、银江河滨河路、桥梁等规划设计工作。
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认真推行规划“一书两证”及规划验收制度,对重点建设片区、重点建设项目及重点部位实行跟踪管理,2008年以来,共办理“一书两证”2075件、规划放线462件,综合整治违法违章建设52户。坚持建管并重,组建了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制定了《永平县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永平县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意见》,规范了行政行为。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建筑施工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规范规划设计审查、项目报建审批、工程质量监督、招标投标代理等工作。2008年以来,共批准项目招投标备案159项,依法审查批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报监205项,出具工程检测报告5268份、工程质量监督报告173份,监督审查项目竣工备案176项,办理房屋产权登记2610宗,交易登记420宗,抵押登记2820宗。修订完善了《永平县建设征收土地及附着物补偿暂行办法》等征地拆迁机制。
融资平台不断拓宽
为合理利用和依法管好城镇资源,加强投融资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制定出台了《永平县重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采用BT模式建设的管理意见(试行)》,突出重点抓好“两模式、两平台”建设(即:政企合作模式、BT建设模式,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平台、国有资产抵押融资平台),投融资能力较大提升。梨花小区1万平方米公租房采用土地开发、房屋建设、周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打包遴选合作业主方式建设,政企合作筹资847万元;目前,采用BT模式建设的曲硐片区保障性住房、环保监测业务用房、县医院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汉代城门楼及城堡建设即将开工。同时,构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平台和国有资产抵押融资平台。目前,全县第一批核定的抵押贷款资产不少于2亿元,用于“水乡永平”基础设施建设的首期融资可达1亿元以上。
市容环境持续改善
以生态宜居城镇建设为目标,加大市政道路建设、亮化、绿化、美化力度,改善市容市貌。完成城区垃圾收集设施更换和县城供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了县城“十大”绿化项目,投入绿化资金1000多万元,种植以缅桂树种为主的乔灌木约6万多株,绿化近山面山9000多亩,通过绿化项目实施,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10万平方米、覆盖面积增加13.4万平方米。县城环卫清扫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日清运处理生活垃圾40吨。
城乡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2008年以来,累计投资8450万元,建成或在建保障性住房6.3万平方米1260套,实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128户,累计向582户1627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36.8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13733户,直接兑补农户补助资金5049.57万元。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推进
抢抓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机遇,结合将永平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独具特色的林产业发展基地,知名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中心,聚集边屯文化资源群与自然山水特色的旅游休闲基地”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向城镇周边、荒坡、半山坡等适宜建设的山地发展。县城总体规划调整后,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7.96平方公里扩大到10.9平方公里;目前,杉阳镇利用叫天山片区约3.8公顷的山地进行中心集镇建设;北斗乡拟将乡中心小学东南侧约1公顷和六米村委会所在地约1.8公顷的山地作为吸引农民下山居住的试点进行建设。
产业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2008年以来,重点开发了山水美居二期、博南春天、停车场、农贸市场改扩建、博南郡城、博森百年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开工面积18.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亿元,推向市场12万平方米,上交税金3587万元;投资5亿元、建设商品房30万平方米的“忆江南”、中泽广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以石膏、水泥、高岭土为重点,砖、瓦、砂、石相配套,加快建材产业发展,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以餐饮、商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销售市场和企业,曲硐已发展成为以泡核桃交易为主的全省知名农产品交易市场。
村镇建设加快推进
围绕“民富、村美、文明、和谐”工作目标,投资322.59万元实施了石家村小康示范村整改提高工程,投资1580万元实施了七屯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工程,投资5980万元实施了曲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工程;杉阳、北斗中心村、示范村建设稳步实施,投资9000万元实施了曲硐小狮山宗教片区二期、美食街片区、核桃交易市场等工程;曲硐村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杉阳镇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现代农业特色小城镇”,博南山风景名胜区、龙街古镇、花桥古驿申报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