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改变“守着金山受着穷”的茶叶支书杨育志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1-08 14:44:12 点击率:75
在永平县大坪坦村党总支部有位党员名叫杨育志,从2003年开始一直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茶叶种植达到1.6万多亩,10年的时间里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近十倍,群众都习惯叫他“茶叶支书”。
大坪坦,位于永平县城西北部,境内平均海拔2466米,是永平县高寒冷凉的贫困山区,也是大理州唯一没有一分水田的行政村。全村国土面积58.3平方公里,长期过着“守着金山受着穷”的日子,200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多元。当地群众主要种植玉米、苦荞、洋芋等传统农作物,艰难地挣扎在贫困线上。解决大坪坦村致富难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心病。
2003年,眼看着李子树、光映村等兄弟村靠种植核桃、烤烟,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大坪坦还在原地踏步。望着一片片荒山,杨育志更是揉拳搓掌,必须尽快走出一条致富路,烤烟、核桃等产业在大坪坦村“水土不服”。“穷则思变”,结合村情发展产业才是真正的出路,细心的他发现大坪坦的土壤、海拔、气候和云龙县的大栗树颇为接近,他立马想到了茶叶种植。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专门为他聘请专家进行论证。结果很快出来,大坪坦适合种植佛香系列的高原生态茶这一消息让他兴奋不已。
让群众种植茶叶发展产业,群众会接受吗?为了消除群众思想顾虑,提高群众的种茶的积极性,杨育志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自己带头一口气种了70亩生态茶。到了2004年,全村种植茶叶仅有1584亩。他利用走村串户、村两委班子会、户长会的时机,及时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种植茶叶的好处,通过他的耐心说服和引导,并且还出台了茶产业扶持政策,每亩给予茶农150元茶苗补助。群众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几年来为茶农协调解决地膜、苗木等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到2012年末,全村茶叶种植达到1.6万多亩,投产6500亩,50亩以上的有50多户,10亩以上的140多户,茶叶总收入达560多万元,茶叶收入5至10万元的达70多户,10万元以上的30多户,收入最高的达到了20多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1693.54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600多元增加到了5996元,翻了近十倍,群众日子过得比较甜。
为解决群众销路难的问题,2005年5月在杨育志的带动下创建了茶产业生产经营协会,引进云龙大栗树茶厂在大坪坦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茶叶初制所。目前,协会会员发展到206人,创建生产合作社4个,2013年,全村茶叶收入已经突破600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过去一片片荒山的大坪坦村变成了高原生态茶园,不但让群众走上了致富路,2011年7月,他被评为永平县“生态茶种植状元”。大坪坦村在2013年由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主办,“2013年.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中以139347票排名第三位,成为永平面向全国宣传绿色生态的第一张名片。
“过去我家种一山坡,收一箩箩,天天为生活犯愁,结果杨支书上任后带领我们种植茶叶,现在荒山变绿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殷实了,每年收入10万多元,建了新房买了车子,家用电器一一俱全,和城里人生活得一样”。大坪坦村村民杨赵军说。
“自己富,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是真正富”。杨育志时常这样说,敢于尝试的他发现大坪坦村还适合种植香菇,现在他又带头种植香菇……
大坪坦,位于永平县城西北部,境内平均海拔2466米,是永平县高寒冷凉的贫困山区,也是大理州唯一没有一分水田的行政村。全村国土面积58.3平方公里,长期过着“守着金山受着穷”的日子,200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多元。当地群众主要种植玉米、苦荞、洋芋等传统农作物,艰难地挣扎在贫困线上。解决大坪坦村致富难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心病。
2003年,眼看着李子树、光映村等兄弟村靠种植核桃、烤烟,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大坪坦还在原地踏步。望着一片片荒山,杨育志更是揉拳搓掌,必须尽快走出一条致富路,烤烟、核桃等产业在大坪坦村“水土不服”。“穷则思变”,结合村情发展产业才是真正的出路,细心的他发现大坪坦的土壤、海拔、气候和云龙县的大栗树颇为接近,他立马想到了茶叶种植。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专门为他聘请专家进行论证。结果很快出来,大坪坦适合种植佛香系列的高原生态茶这一消息让他兴奋不已。
让群众种植茶叶发展产业,群众会接受吗?为了消除群众思想顾虑,提高群众的种茶的积极性,杨育志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自己带头一口气种了70亩生态茶。到了2004年,全村种植茶叶仅有1584亩。他利用走村串户、村两委班子会、户长会的时机,及时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种植茶叶的好处,通过他的耐心说服和引导,并且还出台了茶产业扶持政策,每亩给予茶农150元茶苗补助。群众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几年来为茶农协调解决地膜、苗木等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到2012年末,全村茶叶种植达到1.6万多亩,投产6500亩,50亩以上的有50多户,10亩以上的140多户,茶叶总收入达560多万元,茶叶收入5至10万元的达70多户,10万元以上的30多户,收入最高的达到了20多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1693.54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600多元增加到了5996元,翻了近十倍,群众日子过得比较甜。
为解决群众销路难的问题,2005年5月在杨育志的带动下创建了茶产业生产经营协会,引进云龙大栗树茶厂在大坪坦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茶叶初制所。目前,协会会员发展到206人,创建生产合作社4个,2013年,全村茶叶收入已经突破600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过去一片片荒山的大坪坦村变成了高原生态茶园,不但让群众走上了致富路,2011年7月,他被评为永平县“生态茶种植状元”。大坪坦村在2013年由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主办,“2013年.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中以139347票排名第三位,成为永平面向全国宣传绿色生态的第一张名片。
“过去我家种一山坡,收一箩箩,天天为生活犯愁,结果杨支书上任后带领我们种植茶叶,现在荒山变绿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殷实了,每年收入10万多元,建了新房买了车子,家用电器一一俱全,和城里人生活得一样”。大坪坦村村民杨赵军说。
“自己富,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是真正富”。杨育志时常这样说,敢于尝试的他发现大坪坦村还适合种植香菇,现在他又带头种植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