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乐把村:决不让村民再住危房
作者:杨继红 发布时间:2015-05-13 10:06:37 点击率:95
两年来,永平县水泄乡乐把村“三委”一班人,“心里装着困难群众,肩扛扶贫济弱之责”,他们在上任之初就信誓旦旦向村民承诺:3年内完成12户危房重建,决不让一户村民再住危房。为了完成这个“急难险重”的“老大难”问题,乐把村组建了由全村74名党员组成的为民服务先锋队,制定规划,积极筹资,组织党员和群众以自愿参与、捐物捐资、出人出力等形式,帮助全村仅有的几户无住房或住危房的群众建盖新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履行了新常态下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责任。
“一家人每年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块,家庭生活要花销,又要供娃娃读书,我心里从来没想过自己能盖这么大的新房子!”以前说话从来没有底气的胡万周指着刚刚建盖完工的新房子破天荒的大声说,“以后我和媳妇要好好耪庄稼,好好养牲畜,多苦钱,把娃娃供出来。”
“如果没有党员先锋队的帮助,没有村乡县各级的支持关心,光靠我们一家人根本盖不起房子。”之前一直住着危房的马正权动情的说,“以前我们住土木结构的房子,年限长了,土墙和木头柱料都已经分开,石脚也开裂了,遇到下雨吹风,住着就是担惊受怕的,感觉房子要倒了一样。”“现在住着新房子,感觉心里面相当踏实了,我们家老老小小相当感激!”
2015年初,永平县水泄乡乐把村胡万周、郭大菊、胡学英、马兴昌4户住房困难户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这是永平县水泄乡乐把村为民先锋队继2014年解决首批4户住房困难户之后,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义务投工投劳,盖起来的第二批“安居房”。
水泄乡乐把村位于永平县城西南部,距县城75公里,全村43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496户,人口2046人,曾是永平县典型的山区民族贫困村。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乐把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781.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86元。但村里仍有部分残疾、弱智、孤寡等群众存在住房困难等问题。村民们的冷暖,一直牵动着村党总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心。
2013年村级班子换届之后,乐把村党总支部组建了一支主要由74名共产党员组成的为民服务先锋队,他们扶贫济困、互帮互助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办实事好事。
“全村有12户无住房特困户,确实很困难,他们自己根本无能力建房。村党总支部决定用三年时间,分3批每批4户,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乐把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德雄介绍说,“我们成立了这支先锋队就是要为老百姓服务,帮助特困户建盖房子,就是先锋队服务群众的其中之一。”
在实施第一批帮助特困户建房时,乐把村两委统筹协调多方资金,同时,村干部带头捐资,党员自觉投义务工,群众跟着参加无偿服务,全村载货车主义务运输,呈现出支部倡议、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扶贫帮困的感人场面。
跟着为民服务先锋队活动的村民胡万林轻描淡写的说,“挨临宅近的,人家有事情我们也会去帮忙,到我们有事情人家也会伸手帮助,大家互相帮助嘛,这种情况我参加了好几次了。”
“我们跟他们拼在一起,帮帮忙、倒倒水,虽然我们力量很小,但我们会尽自己力量去做。”为民服务先锋队伍里的妇女张仕云、蒋建菊说,“今后,哪家特困户需要建盖房屋了,我们还要跟着去帮忙。”
天有不测风云,人间有真情温暖。当得知啊尾村民小组张德清家火烧房子的消息后,为民服务先锋队组织队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救助和安抚,事后还带头捐款2万元,帮助他家暂时度过难关。同时,先锋队多方协调和整合资金,帮助张德清家重新建盖起了新房。搬进重建的新房后,张德清感激万分,专门制作了一面写有“为民排忧解难”的锦旗送给为民服务先锋队。
“一起火我赶紧往家跑,到家一看,什么都烧没有了,唉,一下子是哭都不出眼泪啊,心想这个日子咋个过啊。”村民张德清一边抹眼泪一边说,“盖的没了,吃的没了,碗筷没了,穿的这些全都没了,村上、党员、邻居个个都帮助我,有的给碗筷,有的给衣服,有的给粮食,还帮助盖了新房子,对于我来说帮助太大了!”
目前乐把村已帮助8户住房困难户住进新居,按照规划,到2016年春节前后,乐把村为民服务先锋队又将帮助最后一批4户住房困难户建好新家。
面对未来,乐把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德雄坚定的说,“在农村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所以这支先锋队组织起来就不能解散,要一届一届相传下去,哪里有困难,我们就要出现在哪里,帮老百姓的现实困难问题解决了,我们还要帮助他们的解决产业发展、子女教育等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