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党员干部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
作者:王何萍 发布时间:2015-11-27 15:39:55 点击率:74
在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按照“三深入”和“四联户”的要求,永平县党员干部切实把心思放在体察民情、收集民意、服务群众、推动工作上,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目前,全县已有2823名党员干部开展“走村访民”活动。其中县处领导干部走访群众76户,县、乡、村干部走访群众11733户39000多人次,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解难事3000余件。
带头深入基层,认真调研摸实情。县处级领导干部根据所挂钩联系的乡镇和村委会,了解掌握县情乡情;乡镇领导干部按照所包村,走访村委会和村内所有村小组,了解掌握乡情村情;村委会党员干部走完本村所有农户,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做到干部在一线服务、情况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需要的困难和问题。全体县处领导干部和乡科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到所挂乡镇、村蹲点或扶贫挂钩联系点调研联系点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实意与群众拉家常,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深入群众过程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善于研究解决问题。
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细致访民情。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以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解百家难、暧百家心”大走访、大下访活动,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重点突出抓好“四访”:访生活状况,了解基层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访生产情况,了解基层和群众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情况;访政策落实,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民生惠农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访发展大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班子队伍建设、和谐平安建设等内容,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好问题梳理、归类、处置。对于群众反映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能够立即解决的做到现场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带回单位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协调解决,并限时给群众答复,做到办完一件“销号”一件。厂街乡把“走村访民”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全乡党员干部职工利用春耕生产大忙时机,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乡党员干部入户走访群众200多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3个,化解农村矛盾43件,制止和纠正违法乱占乱建39户,整治各类安全隐患问题28个,为群众代理服务62人(次)。县委政法委在开展“走村访民”活动中,深入挂钩村曲硐村,采取召开曲硐村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交流会等形式,深入了解群众对曲硐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对策和意见建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面对面的交谈,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干部职工认真做好民情民意、矛盾纠纷、群众需求等各项记录。据悉,共走访73户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条,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件。
带头服务群众,结对帮扶显真情。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把帮助基层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检验活动开展的实际成效。帮助帮扶对象分析致贫原因,结合当地优势,提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具体思路,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项目,协调帮助解决脱贫致富所需的启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贫困户做到自主脱贫、自我发展。县扶贫办深入挂钩村大平坦村了解村情民意,走访困难群众,与8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帮助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宣传党的扶贫新政策;县委组织部结合开展“六型”机关创建设活动,领导班子及各股室结对帮扶挂钩村党组织,定期不定期深入帮扶点开展调研、指导、督查等工作,及时掌握挂钩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努力把挂钩点打造成为全县的先进典型;县残联与卓潘村结对帮扶,每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一户贫困群众,开展“一帮一”活动,并即将为贫困户购买籽猪,发展养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