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四化”激活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作者:马旭昕 发布时间:2013-12-25 14:43:22 点击率:87
永平县在2013年的基层党建工作中,通过“随机调研常态化、现场推进会制度化、重点工作项目化、经费投入多元化”“四化”建设,有力推进全县各项党建工作高效、快速落实,全面提高全县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随机调研常态化。永平县委组织部创新随机调研方式方法,增强随机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将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抽样督查与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与重点督查、实地督查与电话督查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随机调研程序,形成“制作方案-实地调研-发现问题-交换意见-情况通报-督促整改-回访落实”的标准化流程。采取“不打招呼随机看、翻阅资料仔细查、进行座谈认真听、存在问题作反馈”的工作方式,深入到全县的7个乡镇、73个村(社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督查,现场指出问题进行整改,及时把到村督查情况与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作反馈,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共开展督查工作5次,参加督查人员75人次,提出整改意见100多条,有效地促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
现场推进会制度化。针对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的实际,改进以往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开会方式,坚持每季度召开一场现场推进会,将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搬到村、村民小组、项目建设现场等地方。基层党委负责人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县委组织部通报随机调研结果,让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清楚当前当前各党委党建工作的“欠账”、“短板”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共召开现场推进会4场次,参会人员300多人,使全县基层党务工作者认清了工作形势,统一了思想,夯实了责任,明白“抓什么,怎么抓”,全县党建各项工作呈现出高效快速落实的良好局面。
重点工作项目化。一是选项目,体现特色。通过充分的调研,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乡镇村集贸市场建设,大树茶初加工,铺面建设、改造,综合服务区建设、经济林果种植抚育、农家乐等6大领域10个村级集体经济、11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县级重点扶持建设的示范点。二是抓管理,精细实施。各乡镇党委成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个党建项目制定推进台账,定人员、定事项、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责任人全程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集中力量抓好落实。三是转成果,争创先进。通过电视、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创新做法和创新成果,对确有亮点、特色鲜明的项目,努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年底,组织考核组统一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表优重要依据。
经费投入多元化。一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村干部培训经费10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了以村(社区)“三委”为对象的集中培训,以村组党员干部为对象的巡回培训,以驻村常务书记为对象的“体验式”培训,以科级领导为对象的能力提升培训,以优秀年轻干部为对象的青年干部培训,以工青妇县乡村三级干部为对象的专题培训,培训对象达4700多人次。根据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由州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的要求,州级每位党员补助10元,县级20元。及时筹措资金及时下拨2013年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180780元。落实好农村党支部活动经费。县财政安排每个农村党支部活动经费500元,及时下拨270个党支部活动经费13500元。首次将农村党支部书记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农村党支部书记待遇与村民小组长相同,切实增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从2013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项目资金,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步伐,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村有大发展,基础较差的村有大进步,有收入的村有大提高,无收入的村有好项目”的目标,力争80%以上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三是采取“财政配套、上级争取、部门帮扶、乡镇自筹”的办法,加快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全县2013年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1个,用于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达400万元(含10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资金),有效解决村民无阵地议事的问题。
随机调研常态化。永平县委组织部创新随机调研方式方法,增强随机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将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抽样督查与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与重点督查、实地督查与电话督查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随机调研程序,形成“制作方案-实地调研-发现问题-交换意见-情况通报-督促整改-回访落实”的标准化流程。采取“不打招呼随机看、翻阅资料仔细查、进行座谈认真听、存在问题作反馈”的工作方式,深入到全县的7个乡镇、73个村(社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督查,现场指出问题进行整改,及时把到村督查情况与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作反馈,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共开展督查工作5次,参加督查人员75人次,提出整改意见100多条,有效地促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
现场推进会制度化。针对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的实际,改进以往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开会方式,坚持每季度召开一场现场推进会,将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搬到村、村民小组、项目建设现场等地方。基层党委负责人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县委组织部通报随机调研结果,让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清楚当前当前各党委党建工作的“欠账”、“短板”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共召开现场推进会4场次,参会人员300多人,使全县基层党务工作者认清了工作形势,统一了思想,夯实了责任,明白“抓什么,怎么抓”,全县党建各项工作呈现出高效快速落实的良好局面。
重点工作项目化。一是选项目,体现特色。通过充分的调研,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乡镇村集贸市场建设,大树茶初加工,铺面建设、改造,综合服务区建设、经济林果种植抚育、农家乐等6大领域10个村级集体经济、11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县级重点扶持建设的示范点。二是抓管理,精细实施。各乡镇党委成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个党建项目制定推进台账,定人员、定事项、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责任人全程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集中力量抓好落实。三是转成果,争创先进。通过电视、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创新做法和创新成果,对确有亮点、特色鲜明的项目,努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年底,组织考核组统一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表优重要依据。
经费投入多元化。一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村干部培训经费10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了以村(社区)“三委”为对象的集中培训,以村组党员干部为对象的巡回培训,以驻村常务书记为对象的“体验式”培训,以科级领导为对象的能力提升培训,以优秀年轻干部为对象的青年干部培训,以工青妇县乡村三级干部为对象的专题培训,培训对象达4700多人次。根据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由州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的要求,州级每位党员补助10元,县级20元。及时筹措资金及时下拨2013年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180780元。落实好农村党支部活动经费。县财政安排每个农村党支部活动经费500元,及时下拨270个党支部活动经费13500元。首次将农村党支部书记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农村党支部书记待遇与村民小组长相同,切实增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从2013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项目资金,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步伐,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村有大发展,基础较差的村有大进步,有收入的村有大提高,无收入的村有好项目”的目标,力争80%以上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三是采取“财政配套、上级争取、部门帮扶、乡镇自筹”的办法,加快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全县2013年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1个,用于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达400万元(含10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资金),有效解决村民无阵地议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