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三个到位”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25 15:41:16 点击率:93
永平县博南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省、州的部署要求,把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大事来抓,坚持科学谋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推进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
领导责任到位。镇党委成立了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镇14个村(社区)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事务的运作协调,形成了乡镇党委牵头抓、挂钩单位配合抓、村(社区)党总支部具体抓的镇、部门、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听取项目可行性分析及进展情况,并协调好县级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同时,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纳入镇对村的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并与涉及项目的村(社区)党总支部签订项目建设责任状,明确镇挂钩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在建项目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调研论证到位。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不仅是党员、村民活动场所,更是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同时也是服务群众的平台、凝聚群众的阵地。为适应各村民小组(自然村)的区划和新形势下活动场所建设的要求,对全镇现有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状况及因校点撤并后闲置的学校进行了摸底,建立了信息库,全面掌握了全镇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及闲置校点的情况。在具体规划过程中,注意科学确定建设选址,做到闲置利用和方便群众结合,努力把活动场所建在村的中心、闲置校点、公路干线、交通汇集处和人口密集区,以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全镇规划建设46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项目完成后,将惠及55个村民小组,14个村(社区)党总支部,34个党支部,1300多名农村党员。
资源整合到位。在县委组织部补助部分建设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镇级补助一点,挂钩部门争取一点,村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并充分利用闲置校点进行改建,有效节约了资金。在硬件建设上,对所有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均要求按照党支部书记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中心“四室一中心”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并明确“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功能定位。充分体现了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整体功能,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夯实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
领导责任到位。镇党委成立了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镇14个村(社区)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事务的运作协调,形成了乡镇党委牵头抓、挂钩单位配合抓、村(社区)党总支部具体抓的镇、部门、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听取项目可行性分析及进展情况,并协调好县级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同时,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纳入镇对村的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并与涉及项目的村(社区)党总支部签订项目建设责任状,明确镇挂钩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在建项目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调研论证到位。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不仅是党员、村民活动场所,更是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同时也是服务群众的平台、凝聚群众的阵地。为适应各村民小组(自然村)的区划和新形势下活动场所建设的要求,对全镇现有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状况及因校点撤并后闲置的学校进行了摸底,建立了信息库,全面掌握了全镇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及闲置校点的情况。在具体规划过程中,注意科学确定建设选址,做到闲置利用和方便群众结合,努力把活动场所建在村的中心、闲置校点、公路干线、交通汇集处和人口密集区,以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全镇规划建设46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项目完成后,将惠及55个村民小组,14个村(社区)党总支部,34个党支部,1300多名农村党员。
资源整合到位。在县委组织部补助部分建设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镇级补助一点,挂钩部门争取一点,村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并充分利用闲置校点进行改建,有效节约了资金。在硬件建设上,对所有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均要求按照党支部书记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中心“四室一中心”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并明确“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功能定位。充分体现了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整体功能,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夯实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