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龙街镇: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作者:陈兴福 周明武 发布时间:2015-10-29 10:55:52 点击率:227
永平县龙街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镇,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1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23人,居住着汉、彝、回、苗、傈僳、白、哈尼、壮、布依、傣、景颇、基诺、阿昌、拉祜、纳西、瑶、普米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2%。龙街镇党委政府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民族团结示范镇”创建为契机,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强化项目建设,推动乡村统筹发展。龙街镇民族团结示范镇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4225万元(其中:民族团结示范镇建设项目资金200万元,部门整合3947万元,群众自筹78万元),涉及“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培植、民生改善、民族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民族关系、创新社会管理”七个方面的内容。坚持点、线、面“三位一体”集中建设模式,采取上级补助、县镇投入、部门整合、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突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提升示范创建水平。目前,已完成投资3800万元,实施了桂羊通村油路建设22.7千米、鸡龙油路建设25千米、羊街大村道路硬化456米、桂新桌子山道路硬化400米,建成集贸市场1个、活动场所2个、文化广场2个,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户10户、组建民族打歌队4支,扶持养鹅户90户、发展香橼种植500亩。古富、上村、龙街、田心、桂新、青禾早、安吉、羊街等8个村委会的3920户农户17310人从中受益。
强化产业培植,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充分立足镇情实际,在巩固好水稻、玉米、烤烟、核桃、畜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开拓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民族特色产品开发为主的工业发展路子,着力打造普渡“山货一条街”,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将原生态、无污染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格局。
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农村面貌改善。坚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紧紧抓住省级“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的重大机遇,千方百计积极争取项目,全面整合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快示范建设。投资1600万元的上村、龙街、田心、桂新4个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启动;投资1800万元的鸡龙油路和投资1610万元的桂羊油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00余万元完成小水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投资170万元的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大力开展“美丽龙街•清洁乡村”活动,切实抓好集镇周边、行政村所在地和人口密集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120万元,清理公路沿线、集镇、村庄周围和河道垃圾20多吨、新增垃圾桶176个、垃圾池56个,垃圾乱堆乱倒、随意排放污水等不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强化教育引导,推动民族团结和谐。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创新组织管理构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组建农村业余文化演出队,利用春节、元宵节、火把节、开斋节等节日,开展自编自演自娱的民族文体娱乐活动。例如,古富村正月十三上演的上刀山、下火海、安大图,上村开斋节举行的“古兰经颂”等,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精心打造了对外文化交流“黄金名片”——苗族歌舞《嘎蒙卡兜》,在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舞蹈门类获“群星奖”;安吉苗族手工刺绣服饰曾获2012年云南省民族民间手工刺绣大赛“一等奖”,今年8月又获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八届“工美杯”精品比赛“二等奖”。各民族文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