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三抓”给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
作者:王利忠 发布时间:2011-05-25 11:18:15 点击率:212
为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永平县以“三抓”为载体,着力推进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抓基层、强基础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围绕人力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产业、行业、地域等,创新设置模式,积极组建联合型、分类型、产业型和双重管理型党组织,努力建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体系。2010年,调整设立党总支11个。北斗乡新村村采取“村企联建支部”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农村党员、泡核桃种植大户常永祥组建了“永平天绿泡核桃生产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核桃产业致富。由于广大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烟农收入达9078.6万元,核桃种植面积达122.6万亩,畜牧业产值突破3亿元。二是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发展党员。注重在生产一线、35岁以下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农村建设领头人中发展党员。2010年全县新发展党员298名,全面消除了党员空白村民小组。
抓规范、强管理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完善党员承诺制度、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农村基层党建“十四项制度”。统一制作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流程图、“倡导五个‘学会’、创造美好生活”等基层党建展板图片。二是创建了31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全力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县农村(社区)组织基本达到“十有”标准,即:有国旗党旗五角星统一标识,有一个标准的综合活动室,有一套健全的工作制度,有一个广播室,有一个宣传橱窗,有一个图书阅览室,有一个远程教育播放点,有一个民事代办点,有一套电脑设备,有厨房、卫生间等齐备的生活设施。实施完成了7个乡镇1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实现了2010年6月底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通过规范化建设,村“两委”办公条件大大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承载能力大大增强。
抓队伍、聚人才
一是多渠道选人用人,逐步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积极推行村党(总)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等。全县72个村“一肩挑”比例达68.6%,“两委”班子中平均年龄39岁,最小22岁,高中以上316人。二是认真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锻炼和教育管理工作,对全县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在职和岗前培训,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业农村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截止2010年12月底,选聘的79名大学生“村官”,已有23名考入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龙街镇大学生“村官”罗锦涛,因工作实绩突出,被选为青禾早村党支部书记,12月又被省委组织部评选为云南省“十佳大学生村官”。三是多途径培训,全面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到农村手把手传授,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近年来,先后聘请20多名专家进行传授种养技术,下派技术人员1700多人次入户传授实用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组织村干部定期收看农业技术节目,提升村干部的致富本领和带富能力。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在县委党校举办村干部培训班10多场次,培训干部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