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围绕“五服务”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
作者:都卓越 周明武 发布时间:2015-07-13 09:39:30 点击率:69
近年来,永平县找准党建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以“钉钉子”的精神,稳扎稳打,步步推进,重点在建强服务队伍、夯实服务阵地、整合服务项目、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载体五个方面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
在建强服务队伍上实现“双推进”。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基层组织体系的全覆盖,为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提供组织保障。按照“一村一策、分类整顿”的原则,实行县委常委一对一挂钩帮扶,切实帮助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各乡镇认真落实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的扶贫开发创新机制,从政策和机制方面保障扶贫开发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坚持“撤、换、育、派”并举,不断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全县共选派80名新农村指导员,59名第一书记,41名大学生村官,配齐了村党总支部书记,建立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优势互补的基层干部队伍,加强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农村党员、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这“六支队伍”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六支队伍”在“双推进”中的作用。
在夯实服务阵地上实现“双推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办公资源,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采取“腾、挪、设、搬”的方式,对全县73个村(社区)办公地点进行统一规范,将所有村(社区)办公地点设在二楼、三楼的“搬”到一楼,方便群众办事,突出服务功能。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要求,建设县、乡、村、组四级综合服务平台82个,对综合服务平台操作使用进行业务培训,做到人人会使用,实现办事从“群众跑变网络跑”,提高为民办事效力。各级党组织千方百计整合项目资金,以“十有标准”为目标,在全县73个行政村(社区)党总支部下设的27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活动场所240个,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员活动有场所,服务有阵地。
在整合服务项目上实现“双推进”。通过整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统筹城乡发展、扶贫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等项目,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支部+产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培植好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双推进”工作。启动实施了总投资5014万元的黑潓江片区北斗乡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拟实施14929万元的龙街镇扶贫开发整乡“双推进”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63个,争取到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资金4000多万元,带动了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增收致富。全县形成了以发展泡核桃、种养殖、中草药、烤烟等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在拓宽服务渠道上实现“双推进”。瞄准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基础设施薄弱、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群众基本素质低、金融“贫血”、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将更多资金、项目、力量和金融、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倾斜配置到贫困地区,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努力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深入开展“城乡支部手牵手·党群融合心连心”、“1+X”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无职党员到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轮流值班服务群众等活动,不断完善县级领导联村包组、乡镇领导联组包户、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户的定点扶贫挂钩责任制,拓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载体和抓手。确保扶贫开发项目放到哪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在创新服务载体上实现“双推进”。健全完善县、乡、村、组为民服务体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坚持党建带群建,强化农村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依靠群团组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服务工作。通过成立乐把村为民服务先锋队,为困难群众建房、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立村(组)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科学理财等。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同时,围绕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采取产业培训,党员、团员、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官送学培训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扩大党员群众参与面,让党建活动更具活力。(中共永平县委组织部 周明武 都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