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百万种科技粮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12 10:24:50 点击率:97
投资百万种科技粮
中央“一号文件”给农业科技送来了“春天”。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永平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用管用措施迎接这个“春天”。
2010年,永平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但全年粮食产量达72735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60元、比上年增加593元,增长24.04%,荣获云南省2010年度农民增收工作一等奖。2011年,全县粮食生产更进一步:产量达82348吨,比2010年增13.21%,北斗乡北斗村种粮大户李树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35.2%。
永平县农业局长杨辉分析大旱之年粮食连续丰产的原因时认为,在稳定面积的条件下,要增加粮食产量,必须推广普及良种良法,主攻单产。他坚信,发展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尤其是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山区农村,科技种粮更是迫在眉睫。
二月永平,油菜飘香,成群小蜜蜂从早到晚扇着翅膀忙着采蜜;五颜六色的彩蝶,成群结对地翩翩起舞。虽然起早贪黑的布谷鸟还未登场,但永平科技粮种的集结号却早已鸣响。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包谷、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科技增粮措施已先期抵达千家万户,物资及大春作物面积落实正紧锣密鼓进行。2月末,全县共落实大春水稻、玉米高产创建4.6万亩,核心样板16块;投入230万元资金,采购水稻、玉米良种405吨、地膜91吨、农药30吨、化肥8238吨和21.5万片塑盘。已无偿向项目区群众发放良种1.1617吨、塑盘21.5万片,供应地膜80吨。
杨辉告诉记者,按照县委、县政府科技粮种要求,农业局将实行科技人员挂项目、挂乡村、挂农户的措施,牵手一家一户农民,抓好4.6万亩水稻、包谷高产创建,4万亩山区地膜包谷,23万亩间套种,2万亩包谷塑盘育苗推广,3千亩水稻机插秧示范,2万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把农业技术的成果体现在地里,转化成累累硕果。
(作者 杨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