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三动”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
作者:李如义 常建福 发布时间:2013-07-17 15:26:26 点击率:73
永平县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根主线,着力好解决村级无钱办事和村民小组无活动阵地的问题,结合县情,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拉动”、“示范建设带动”、“以奖代补促动”三种方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一是坚持全员参与,资源整合拉动。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17个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扎实抓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帮助、支持。巧借国家政策力量,灵活运用各种发展的有利契机,创造条件,盘活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巧借部门力量,各成员单位之间加强沟通,各尽其责、各负其责,争取更有效的政策、资金支持;巧借金融力量,充分利用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强农村信贷的有利机会,挖掘潜力,创新项目,争取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巧借能人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农村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带资金、带项目回乡创业,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提供人才支撑。运用整合项目资源、互联共建的方法,全县2013年用于发展壮大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资金达800万元(含10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资金)、用于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达400万元(含10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资金),使“党建之花”结出“发展之果”。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建设带动。通过充分的调研,结合乡镇、村的情况,扬长避短,发挥特色优势,力创自己的品牌,由乡镇党委初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草案、县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乡镇村集贸市场建设,大树茶初加工,铺面建设、改造,综合服务区建设、经济林果种植抚育、农家乐等6大领域10个村级集体经济、11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县级重点扶持建设的示范点,运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方法,形成点面结合、布点连线、辐射全县的示范体系,带动全县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使“点上之花”结出“面上之果”。
三是坚持规范管理,以奖代补促动。管理出效益,针对全县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式不合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重建轻管的现象,坚持以奖代补促动,运用项目管理、考核激励的方法,从“建章立制、加强集体“三资”管理、村级民主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强化规划的严肃性、严考核奖惩”等六个方面着手,强化项目申报、项目建设、建后管理等工作,把管理工作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对21个县级重点扶持发展的项目,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规模的大小,县财政给予5—15万元不同等次的补助,使“项目之花”结出“特色之果”。
(永平县委“四群”办李如义 常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