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三优先”让党员形象树起来
作者:常建福 发布时间:2014-12-19 09:08:45 点击率:75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永平县针对目前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双带”能力不强,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足的实际,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实行党员“三优先”,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进一步树立了党员形象,增强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项目支持上党员优先。在关乎村内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实施上,如村内产业结构调整上,村内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其它公益事业建设上,让党员带好头,积极支持和组织实施,通过党员带动全村群众积极支持,顺利推进各项基础设施的实施,推动了村内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习培训上党员优先。针对农村党员缺技术的实际,永平县党委采取聘请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冬桃公司的技术人员、永平职业中学技术老师到各村开展种养技术专题讲座。在参加培训过程中,优先安排农村党员参加培训。广大党员通过培训,开阔视了野,进一步转变了观念,挖掘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依靠技术发家致富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以来,全县各村共组织培训18场次。
资金扶持上党员优先。该县所辖7个乡(镇)中,小部分村属于坝区村,坝区村无支柱产业,党员增收难。为切实改变坝区党员增收难题,永平县在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扶持党员,扶持的项目资金向党员倾斜,共向党员群众提供贴息贷款资金300多万元,其中有党员32人贷款160万元,有效帮助党员群众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发展起种植养殖业、加工业等,使很多年轻有为的党员闯出了致富路。有效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在全县形成了大棚蔬菜种植、大棚西瓜种植、绿化苗木种植、生猪养殖、家禽养殖、茶叶加工等多个主导产业,也有效带动了全县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新局面。如:党员马文宗利用一技之长发展加工业,其腌制的鸭蛋除在县内销售外,还远销保山等地,年经济收入达3万多元;七屯四组李彭宗利用在昆明打工学习到的生猪养殖技术,回家投资规范化养殖仔猪,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共养殖能繁母猪200多头,生猪存栏达2500多头,年出栏2350头,年收入达240多万元;胜泉村党员陈朝华通过自己学习掌握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带头种植大棚蔬菜10亩,每亩收入在1万元以上,通过种植,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同时,他还义务对本村和邻村的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县共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户120多户,种植大棚蔬菜160多亩。同时充分发挥胜泉村区位、土地、水利优势及发展花卉苗木的传统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壮大以核桃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全村共培育650亩800万株核桃苗,产值突破了1000万元。各村种植养殖、加工业等各种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
通过落实党员“三优先”,优先帮助农村党员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员致富和带富能力,提高了农村党员素质,树立了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