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5-14 10:14:06 点击率:44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永平县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在聚焦“四风”找问题的同时,着眼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切实解决百姓身边问题,努力用群众看得到的新变化彰显教育实践活动新成效。
走基层听民声。认真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各项工作,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设置意见箱、开通作风热线的同时,更注重通过进村入户召开民情恳谈会、走访边远贫困地方党员群众等方式,直接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和群众当中面对面听取意见。扎实开展“三深入”、“四联户”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乡镇、县级部门挂钩包村等制度。从县四班子主要领导做起,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把服务群众联系点建立在边远贫困山区村和矛盾较大、问题集中的工作一线,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24场次、民情恳谈会42场次,发放征求意见表457份、调查问卷695份,开展随机调研210人次,走访基层党员干部群众1500多人次,征求到意见建议1053条,建立服务群众联系点50个。坚持聚焦“四风”找问题,认真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上级点、群众提、自己找,县级领导班子初步查找到“四风”问题218条,其中领导班子30条,领导干部188条。
转作风聚民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县实施办法,大力整治“庸、懒、散、慢、玩、浮”等不良风气。制定下发了《关于永平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边学边查边改的通知》,按照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分管联系的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要求,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推行解决问题“限时办结制”和“清单制”,深入开展整治会议多、文件多、应酬多“三多”,乱决策、乱表态、乱下指标“三乱”,超规格接待、办公室超标、超规定享受“三超”,吃喝风、玩乐风、圈子风“三风”等十项专项整改工作,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建立了督事与督人相结合、查事与查人相统一的“抱团督查”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总)支部,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出台了《永平县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带头清洁村庄家园、带头保护生态环境、带头倡导文明新风等活动,狠刹吃喝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求实效惠民生。既注重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入手解决“四风”问题,又注重从百姓身边之事做起解决民生问题,采取县委政府专题研究、县四班子分块调研、县级部门牵头主抓、县乡村组齐抓共管、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等方式,一对一、点对点、实打实地解除群众思想上的顾虑、生产上的难题、生活中的心结。由县委牵头负责,深入开展“美丽永平·清洁乡村”建设,对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整治,着力建立“户扫、村收、乡运、县处理”四级联动体系,落实“一人、一池、一桶、一车、一机制”的“五个一”措施(每村有1个责任人、1个垃圾池,每户有1个垃圾清运桶,每个乡镇有1辆垃圾车和1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对县城集贸市场“以路为市、占道经营”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由县人大牵头负责,对农村用电困难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并采取新修线路、增设变压器、增大变压器容量等方式,妥善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由县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对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效率不高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县政府领导政务服务巡查制度,严格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督促相关部门对授权不充分事项进行认真梳理,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服务到位。由县政协牵头负责,对农村饮水困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由县水务局具体负责,采取寻找水源点、加大“五小”水利设施建设等方式,妥善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关心重视特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加快建立全县丧失劳动能力、丧失经济来源、丧失脱贫致富能力“三丧失”特困群众帮扶机制。整合县级挂钩包村部门等资源力量全面开展“热水行动”,为全县76所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了太阳能和电热水器,13358名在校学生实现了喝热水、用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