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给力“五注重五着力” 实现活动良好开局
作者:吴晓凌 发布时间:2014-03-12 15:11:56 点击率:48
2月28日,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在省委第11督导组汇总上报永平县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永平县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识深、行动快、措施实,开了一个好头。希望永平县再接再厉,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突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和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不放,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边学边查边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偏、不虚、不空、不走过场,并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永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永平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给力“五注重五着力”,实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良好开局。
注重示范带动,着力发挥模范作用。县级领导班子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研读中央三本书和《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等读物,并采取“走出去现场教学”的方式,到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带头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全县27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挂钩联系乡镇的同时,每名党员领导联系指导1个县级单位、1个村(社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带头听取群众意见。共召开由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16场次、民情恳谈会27场次,县处级领导干部随机调研35人次。带头边学边查边改。县四班子领导带头转作风、改会风、正文风、树新风,下乡坚持轻车简从,调研一般都采取随机方式进行,提倡开短会、讲短话,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注重全员覆盖,着力加强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采取个人自学、中心组集中学、上门送学、邮寄资料学等方式,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不同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抓学习教育。如县委活动办、县委老干局针对部分老干部生病卧床、行动不便的实际,组织人员开展了“送学上门”活动;北斗乡新村等一些基层党(总)支部将学习资料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采用邮寄的方式,寄送给外出务工党员,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都不能少”。
注重问题查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四风”,坚持开门搞活动,县委先后召开了两次由“两代表一委员”、部分部门负责人、老干部、基层群众和乡村干部代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发放调查问卷695份;在县“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意见表361份,共征求到意见建议474条。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点,认真落实“三深入”和“四联户”要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做到能改的马上改,短期无法整改的,排出时间逐项整改。如县委针对重点项目推进难的问题,探索出将督事与督人相结合、查事与查人相统一的“抱团督查”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实;水泄乡阿波村党总支部针对群众买菜贵、吃菜难这一难题,在县级挂钩部门的帮助下,下大力气推广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等。
注重宣传引导,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手机报、简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州、县党委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工作动态及成效。在《永平电视台》、《永平新闻信息》和《永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分别开设了教育实践活动专栏。截止3月11日,在《共产党员网》、《云南日报》等州级以上媒体刊播教育实践活动信息17条,县内媒体刊播71条,办黑板报及宣传橱窗144期,编印简报17期。
注重从严督导,着力确保活动实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县级相关部门抽调了政治过硬、经验丰富、原则性强的45名同志,组建了11个督导组,其中乡镇督导组组长均由县委常委担任,县级部门督导组组长均由县纪委派出纪工委书记或县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担任,每个督导组的成员都有1名纪检监察干部和1名组织人事干部。同时,各乡镇也抽调了104名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组建了35个由副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任组长的督导组,做到了下一级党组织督导工作全覆盖。创新督导工作方式,在制定下发《县委督导组督导工作主要步骤》等文件的基础上,研究下发了《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行业系统(部门)指导作用的通知》,要求教育、卫生、农业等县级部门成立行业指导小组,加强对下属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
永平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给力“五注重五着力”,实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良好开局。
注重示范带动,着力发挥模范作用。县级领导班子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研读中央三本书和《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等读物,并采取“走出去现场教学”的方式,到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带头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全县27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挂钩联系乡镇的同时,每名党员领导联系指导1个县级单位、1个村(社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带头听取群众意见。共召开由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16场次、民情恳谈会27场次,县处级领导干部随机调研35人次。带头边学边查边改。县四班子领导带头转作风、改会风、正文风、树新风,下乡坚持轻车简从,调研一般都采取随机方式进行,提倡开短会、讲短话,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注重全员覆盖,着力加强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采取个人自学、中心组集中学、上门送学、邮寄资料学等方式,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不同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抓学习教育。如县委活动办、县委老干局针对部分老干部生病卧床、行动不便的实际,组织人员开展了“送学上门”活动;北斗乡新村等一些基层党(总)支部将学习资料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采用邮寄的方式,寄送给外出务工党员,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都不能少”。
注重问题查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四风”,坚持开门搞活动,县委先后召开了两次由“两代表一委员”、部分部门负责人、老干部、基层群众和乡村干部代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发放调查问卷695份;在县“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意见表361份,共征求到意见建议474条。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点,认真落实“三深入”和“四联户”要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做到能改的马上改,短期无法整改的,排出时间逐项整改。如县委针对重点项目推进难的问题,探索出将督事与督人相结合、查事与查人相统一的“抱团督查”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实;水泄乡阿波村党总支部针对群众买菜贵、吃菜难这一难题,在县级挂钩部门的帮助下,下大力气推广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等。
注重宣传引导,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手机报、简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州、县党委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工作动态及成效。在《永平电视台》、《永平新闻信息》和《永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分别开设了教育实践活动专栏。截止3月11日,在《共产党员网》、《云南日报》等州级以上媒体刊播教育实践活动信息17条,县内媒体刊播71条,办黑板报及宣传橱窗144期,编印简报17期。
注重从严督导,着力确保活动实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县级相关部门抽调了政治过硬、经验丰富、原则性强的45名同志,组建了11个督导组,其中乡镇督导组组长均由县委常委担任,县级部门督导组组长均由县纪委派出纪工委书记或县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担任,每个督导组的成员都有1名纪检监察干部和1名组织人事干部。同时,各乡镇也抽调了104名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组建了35个由副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任组长的督导组,做到了下一级党组织督导工作全覆盖。创新督导工作方式,在制定下发《县委督导组督导工作主要步骤》等文件的基础上,研究下发了《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行业系统(部门)指导作用的通知》,要求教育、卫生、农业等县级部门成立行业指导小组,加强对下属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