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基层党建工作增活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7 16:04:14 点击率:114
创新工作 内生动力
昌宁县基层党建工作增活力
昌宁县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党建工作责任化、项目化、具体化、科学化、信息化,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增添新动力。
强化领导,党建工作“责任化”。一是强化“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责任制。昌宁县把抓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党委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直接责任人,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具体责任人,强化工作职责,做到一抓到底。二是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基层党组织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年度目标任务,围绕“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做出承诺;党员结合党员职责和岗位职责,重点在争先进位、为民服务等方面作出承诺。全县共有982个党组织,847名领导干部(科级及以上),16862名党员向社会、服务对象作出公开承诺,共承诺事项46948条,强化了党组织和党员职责。三是建立县乡村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的工作机制。四是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制度。每年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风险抵押金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打造品牌,党建工作“项目化”。一是报项目,体现特色。组织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将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就示范点建设、党建工作创新项目进行立项,全县共申请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项目38个,申报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34个。二是抓管理,精细实施。批复立项后,基层党组织成立项目推进小组,大力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三化”工作机制,层层分解任务,采取定人员、定事项、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的方法,将各项工作考核到月,安排到周,具体到天,促进项目扎实有效开展。三是转成果,创先争优。大力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通过昌宁电视台、昌宁人民广播电台、昌宁党建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创新做法和创新成果,推动党建工作多出精品、多出品牌,从而出生产力、出战斗力。
蹲点联户,党建工作“具体化”。一是高标准选派常务书记。坚持人岗相适,针对分类定级为“一般”和“较差”党组织,选派272名党建业务精、掌握农村实用技能的党员干部担任常务书记,确保常务书记在基层用得上、干得好,抓实党组织整改提高。二是全覆盖做实“三深入”。按照“领导蹲点联户、部门联村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的总体要求,省、市、县、乡146个单位7406名干部职工挂钩联系全县124个村(社区)76949户群众、重点帮扶困难群众8419户,人均联系群众达10.4户。三是抓重点联系“三户”。全县各级干部职工在联系对象中分别确定一户特困户,一户致富带头户,一户威望高的户作为重点联系户。突出“抓两头促中间”的联户重点,进一步推进全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
网格管理,党建工作“科学化”。以田园镇关庙社区为试点,进一步构建社会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深化“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促进社会管理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建成“指挥是一个班子、管理是一张网格、服务是一个平台、应急是一支力量”的工作格局。将区域化党建、居民服务、综治维稳、民生关注、计划生育等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建设四级网格,通过四级网格的划分,把社区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服务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人人进网格、个个有压力、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凝聚人心促发展、综合管理建和谐”的目标。目前,投资15万元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窗口已完工投入使用。
搭建平台,党建工作“信息化”。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资源优势,把远程教育作为党员教育、学习、培训的必修课程和重要教材,结合烤烟移栽现场会、“七一”建党节等重大活动安排,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以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题,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共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收看远程教育2108场次,共计3162学时。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容量大、交互性沟通性强等特点,积极运用“昌宁党建”网和云南网络党建昌宁县党建子网站的网络优势,共上传党建及各类信息5489条,“昌宁党建”网站的浏览量累计已达45万多人次。同时,借助城市户外LED显示大屏幕,滚动播出党建专题片,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