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龙:抓实党建工作 力促经济社会新跨越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0 09:54:23 点击率:51
云南云龙:抓实党建工作 力促经济社会新跨越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云南省云龙县按照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促和谐、促跨越的要求,以“四群”教育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紧紧围绕重大项目、富民产业、社会和谐抓实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发展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抓党建。一是加强领导。近年来,随着投资上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云龙,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大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大项目带动经济大发展。为了顺利实施完成重大项目建设,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挂钩38个重大建设项目,按照 “五定”原则,建立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领导干部挂钩负责、全程跟踪服务、考评激励等机制,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加大督查。整合县纪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的力量,组成全县重大项目建设督查工作组,定期不定期的对全县38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督促检查,细化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重大项目有序的推进。三是注重培养。实施一线锻炼干部工程,县委先后从全县各级党组织中,抽调了作风过硬、综合协调能力强的162名党员干部,分别选派到重大项目进行锻炼;选派了7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7名科员到漕涧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项目中开展工作,下派期满后,对综合考核成绩前三名的下派挂钩人员予以重奖,并依据干部选拔的有关规定,按干管权限予以重用。形成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落实、干部在一线培养的用人导向。党员干部在大项目建设中比干劲、比服务、比贡献,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目前,功果桥电站提前11个月发电;包罗水库大坝提前13个月封顶,年内可实现灌溉供水,发挥效益;苗尾电站建设正扎实有序的推进。
围绕富民产业培植抓党建。一是壮大工业产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制定了全县工业倍增计划,把工业发展作为实现全县经济“三年翻番、五年增三倍”目标的重要支撑和抓手,按照“一园三区”的规划来推进发展,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并设立园区党工委,实行党工委领导下的管委会主任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领导。为了鼓励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的抓工业、发展工业,及时制定和出台了《云龙县工业考核和奖惩办法》。同时,在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组织的覆盖面,壮大基层党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发展新社会组织。为加快产业培植壮大,有效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以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牵头建立产业党支部,把支部建在协会上,用协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先后成立了畜牧养殖、烤烟种植、中药材、林果、旅游服务等17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带动传统产业。长新乡以养殖大户为龙头示范,由农村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生猪养殖协会,发展和带动当地生猪养殖业,目前,全乡规模养殖户达40多户,生猪存栏10万多头。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泡核桃基地117万亩,生态茶园2.7万亩,中药材9.6万亩,红豆杉基地4.78万亩,畜牧业产值达5.69亿元,种植烤烟4.1万亩。
围绕社会和谐构建抓党建。一是构建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建立“三包四联户”制度,即“县级领导挂村、县级部门包村、下派挂钩人员包村级项目”,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推动干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帮助群众,切实转变了干部的作风。全县11名县处级领导挂钩11个乡镇,3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挂钩30个行政村,县级86个部门挂钩86个行政村(社区)。以村(社区)为单位,全面推行“1+X”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由每个党员联系1户或多户群众,积极开展“三家四百”活动,做到常到群众家,把人民群众当家里人;常听群众言,把群众的话当家里话;常解群众难,把群众的事当家里事。党员干部经常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党群、干群的关系更密切,农村社会更和谐。截止目前,全县党员干部深入走访和联系群众34578户,实现“全覆盖”;建立民情联系卡36280张、民情台账10303套,征求意见、建议7244条。二是组建“党员先锋队”。针对新时期,农村矛盾纠纷凸显、突发事件居多,各基层党组织整合党员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等主要力量,根据党员干部的特点,组建“党员先锋队”,在抢险救灾、矿山协调、综治维稳、村容整治和创业致富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先后组建了86支“党员先锋队”,调动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群众利益,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