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症”于民,方能药到“病”除
作者:常绍泉 发布时间:2014-04-15 14:18:01 点击率:36
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像 “延安整风”一样在全国各地扎实开展。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针对存在的“四风”问题,大理州各级各部门都立行立改,初见成效。但在征求意见中,听不到真话、实话的现象依然存在,同事之间 “无意见”、表面叫“好”的现象不在少数。其结果就是表面“好”,实际“不好”,表面无“病”,实际“病”入膏肓。找不到自身存在的“病症”,本身就是最大的“病症”。
扁鹊见蔡桓公,最大的教训莫过于蔡桓公认为“寡人无疾”。如果党员领导干部连自己的“病”都找不准,甚至忌疾讳医,何来谈“治”。问“症”于民,方能对“症”下药。听“症”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不管对班子,还是对个人,不怕被“揭短”、不怕被“亮丑”,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听取意见,毕竟“衷言逆耳利于行”;听“症”要营造敢提的环境,党员领导干部斤斤计较,鼠肚鸡肠,甚至打击报复,群众自然不敢提,也不愿提;听“症”要针对熟悉的群众,面对不熟悉的党员领导干部,群众当然不会乱提,“强扭的瓜不甜”,即使勉强提了,也提不到点子上;听“症”要有好的方式,尖锐的问题、敏感的问题,只能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向督导组提出来,再由督导组反馈到党员领导干部本人,至于这个意见是谁提的、以什么方式提的,党员领导干部本人不需要知道。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提出来的问题,才能 “出出汗,红红脸、触及灵魂”,找准“病因”。
“病症”找准了,下“药”就顺理成章。对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四风”问题,一风一风梳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列出时间表,立行立改。如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这样做了,整个地区、整个部门的党组织就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