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莫把基层当“秀场”
作者: 赵婷婷 发布时间:2014-09-10 15:22:55 点击率:70
群众看整治“四风”,最期盼的是解决问题,最担心的是形式主义。今天,之所以还用新形式主义来解决旧形式主义,说到底还是为民的意识没有树立。基层不是秀场,而是最生动的课堂;群众不是包袱,而是最好的老师。走群众路线不是一时兴起,下基层不能只是“一阵风”。
领导干部下基层首先要在群众观念、群众感情上回炉补课,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搞明白当官做老爷还是俯首当公仆,唯有身心皆入基层,以百姓之心为心,权利才能回归为民服务的本质。要在下去之前,对下基层做什么、说什么,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免得空怀一腔热情,却无从置喙,以至空手而归。
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大力倡导随机调研。为切实避免到基层了解情况 “被安排”,拿材料、听汇报、作指示、看示范点成为部分机关干部下基层的工作套路,就要大力倡导随机调查与研究工作。随机选择调研地点和调研路线,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一竿子插到底,过县不扰官,进村不扰民,重视田间地头第一现场,随机选择对象,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民情恳谈等方式了解情况,原汁原味地记录第一手资料。要按照“先沉下去、再浮上来,先了解情况、再交换意见”的办法,把带着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下基层的全过程。
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在办实事解难题上下功夫。农村发展困难大、矛盾多,下基层要找准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正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群众解决困难,为基层发展破解难题。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都付诸实践,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把事情做在群众的心坎上。如果下基层只满足于看望困难户、发放慰问金,容易给群众留下“一阵风”等形式主义的印象。予人于鱼,不如予人于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难题,还要特别注意倾听个体诉求,由物质援助向项目扶持、技术指导、谈心交流转变,既输血又造血,才能使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基层、更能服务群众,也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