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红新村美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8 08:51:04 点击率:42
党旗红新村美
北斗乡新村村党总支部
【概况】
新村村位于北斗乡东南部,地处永平、漾濞两县三乡镇结合部。全村具有广阔宜林宜牧山地资源,辖区国土面积47.56平方公里,全村林地面积59449.36万亩,人均占有59亩,全村种植泡核桃13800亩,人均占有13.53亩。全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村共有人口302户10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36人,占总人口的81.8%。新村村党总支部下设河里郎、构皮园、芭蕉塘三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现有党员51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按照“党员树形象、支部聚人心、促管理民主、扬公平正气、建绿色家园、创和谐新村”的目标要求,大胆创新思路,完善党组织设置模式,通过城乡共建、村企联建等形式,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的领导能力明显增强,党员争当优秀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村党支部的威信明显提升。
【亮点】
(一)支部挂党员,党员挂群众。新村村党总支部下设芭蕉塘党支部、河里郎党支部、构皮园党支部,共有党员51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总支部围绕“党员树形象,支部聚人心,促村风文明,建和谐新村”的主题,创新开展“支部挂党员,党员挂群众”活动。支部挂党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支部5名支委挂46名党员。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经济、科技等知识,并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和村务治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挂农户,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当好群众的“领头雁”。实行党员选农户、农户选党员的双向选择,按村民小组划分,各村民小组党员挂钩本村民小组农户,带头执行村规民约,投资公益事业建设,开展带领群众致富、调解群众纠纷等一系列活动,在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携手共进的桥梁,通过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亮出了党员身份,加强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目前已调解纠纷8起,支部组织修桥、补路、架水11次。
(二)村企联建,强企富民。村党支部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将河里郎村民小组与永平建标生命科学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河里郎党支部,共同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支部的7名党员中,有2人是企业员工,有5人是当地群众。支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支部会,共同商议企业与当地群众如何实现共赢等相关事宜。通过支部研究,企业与群众共同商议,有6户农户与建标公司实行股份制,农户把自家的山入股公司,由公司统一管理和经营,6户农户的所有家庭劳动力全部纳为公司正式员工,男工工资每月1800元,女工工资每月1300元,并每年参与公司分红。同时,村民小组所有农户每户可有一人到建标公司上班,男工工资每天35元,女工工资每天30元,河里郎的农民成了工人,通过村企联建党支部,既为党支部注入了活力,又发展了企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城乡共建,强基固本。为实现优势互补、工作互助、作风互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与县机关党委结为城乡共建结对点,拉开了加强党建、推动发展的新帷幕。机关党委与新村村党总支部联合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调研、讲授一次党课、组织一次培训、进行一次表彰、增强一次党员意识、共建一个发展产业示范点。目前,县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讲授一次党课、组织一次培训活动,在为期3天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新村村5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培训。同时,新建了20亩核桃基地,种植泡核桃200多棵,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县机关党委、县委宣传部党支部17名党员与新村村党总支部党员结对,由村党总支部统一安排,每名县级党员挂钩2名村级党员,从政治、科技等方面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新村村党员素质,建强战斗堡垒,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四)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民主治村。村党总支部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切实运用到全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在解决村组公路管护问题上,由群众商量怎么管,让村民积极参与,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商讨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对村内不同车型收取公路养护费,根据车型从摩托车20元/辆/年到大中型车100元/辆/年不等,对无车辆用户每户收取10元/年,并聘请专人养护,对单个塌方处理工时大于10工时以上的由群众组织义务工修复。通过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决议,通过了《村组公路养护管理方案》。通过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既解决了村内一些长期遗留下来的事情,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推动了农村民主治村进程。
【启示】
在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工作中,北斗乡新村村党支部大胆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以“村企联建党支部、支部党员结对、城乡共建”等形式,不断探索村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方式。同时认真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了村组公路管护等村内重大事项,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民主自治进程,全村呈现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