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党员积极参与 发展村集体经济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10 08:37:13 点击率:23
创新方式党员积极参与 发展村集体经济
——厂街乡炉塘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
一、基本情况
炉塘村位于永平县城西南部,地处厂杉公路(厂街乡至杉阳镇)的起点,与厂街乡政府相距5公里,交通便捷。全村土地面积35.6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农户557户,总人口2049人。居住着汉、回、彝、白、傈僳、苗等8个民族。靠山吃山,近几年由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活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核桃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炉塘村的一片100多亩的荒地,土质较好,海拔适中,非常适宜泡核桃的种植,牧草种植。炉塘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这100多亩的基地上种上了泡核桃,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统一思想,确立发展思路。为了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找项目、谋路子。经过不断探索思考,村“两委”班子最终确定了“靠山吃山”的思路,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保证发展项目符合村情和市场需求,经多方调查炉塘村小团山土壤肥沃,团粒性结构好,海拔适中,气候适宜,非常有利于核桃、牧草的生长发育。炉塘河边水塘水质较好,温度适中,交通便利,附近没有水产养殖场,是比较理想的鱼类养殖基地。村委会有人员4人,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而且人员均是来自农村,熟悉农业农村工作,是能说会干,干得好的村干部。炉塘村“两委”班子健全,队伍团结、务实,领导素质高,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经济头脑和经营服务管理经验,更具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乡党委、政府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较为重视,并多方为炉塘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最后村“两委”把集体经济项目确立为发展泡核桃和鱼类养殖。
(二)充分发挥党作用,认真搞好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和管理。小团山泡核桃基地是炉塘村委会规模较大、较集中的集体经济,总面积100亩,种植泡核桃554棵,为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劳动付出和资金投入终有成效。逐步建立、健全党小组活动机制,经党员大会商议,决定对小团山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党小组为单位的党员承诺管护制,并制定以下管理措施:1、村党支部是党员承诺是村集体经济管护的根本机制;2、责任主体,党小组是管护实施个体,党小组必须服从支部的决议、决定;3、划定管护区,以两个党小组为单位,在支部确定活动时间后,具体事宜由党小组组长负责,服从安排,统一行动;(1)、每年每个党员须投入不低于2个工时的劳动力;(2)、60岁以下党员每年筹集500斤圈肥;(3)、管护内容包括浇水、施肥、薅锄、防病、防虫;4、管护措施主要有:(1)、每年每个党员须投入不低于2个工时的劳动力;(2)、60岁以下党员每年筹集500斤圈肥;(3)、管护内容包括浇水、施肥、薅锄、防病、防虫。
(三)采取承包与入股的方式,使其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好发挥。为切实保障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炉塘村两委大胆探索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认真进行效益成本分析,采取承包经营或聘请的方式经营炉塘鱼塘,除直接产生近万元的收入外,在大旱之年还确保了鱼塘下的180多亩稻田喜获丰收;炉塘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是经厂街乡党委、政府,炉塘村党支部、村委会反复论证、多方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效益上分析,项目的实施将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可以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超过1.7万元,是村委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长效产业。另一方面社会效益突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能有效解决“空壳村”的问题,使村委会有一部分资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而且也有利用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有收益的集体经济——鱼塘,我村也加大了投入和管理。2010年,村“两委”再次对炉塘水塘投放价值1万多元的鱼苗,找懂技术的人员对鱼塘进行管理和饲养鱼。并拿出上年的收益资金对水塘给予修补和消毒。现在,投放的鱼已经可以捕捞,预计今年的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进一步抓实党员承诺保证村集体经济的建设管理有序进行。泡核桃种植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只有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炉塘村以党员承诺为抓手来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只有认真推行党员承诺才能使村集体经济不反弹。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其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结合村情寻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如今的炉塘村从“空壳”向有收益村迈进,有望在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