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实”不要“虚”
作者:常绍泉 发布时间:2013-07-17 15:21:08 点击率:23
从今年7月份开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有序开展。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解决当前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时弊,及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和支持。
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既要按照活动的“规定动作”去做,又要像“延安整风”一样开得实、开得真、开得富有成效。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做“实”,就不能仅仅是开几次会、写一大堆无关痛痒的材料、制定几个不切实际的制度、搞几次检查验收就算了事;更不能尽讲一通放之四海皆准的空话、套话、大话。这样的务“虚”活动,劳民伤财,既找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又转变不了工作作风,使活动流于形式。这样的活动严重脱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必然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感。这种自欺欺人的务“虚”活动,完全背离了党中央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
教育实践活动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以及党员领导干部本人所从事的岗位出发,“动真格,实打实”,认真对照中央“八项制度”,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仔细对照检查,使活动入脑入心,触及灵魂,做到“脸红心跳”。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要及时进行帮助教育和诫免谈话;对群众意见较大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从而做到惩戒一部分,警示一大片的效果。当然,活动的目的是“整风”,不是“整人”,要防止教育活动扩大化、极端化。
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群众满意为准绳。只有开门搞活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找准“病根”,然后 “对症下药”。整改的措施、整改的成效,要及时向广大群众公示。只有将群众满意作为“标杆”,才能真正绕开形式主义的“泥塘” 。教育实践活动也不是一阵风,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我们只有时时刻刻做到先进纯洁,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
(作者系中共永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联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