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推进党委组织部“温馨之家”建设
作者: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任 敏 发布时间:2013-05-29 11:12:44 点击率:37
组织部历来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营造“家”的温馨氛围,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吸引力所在、凝聚力所在,也是组织部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内生动力所在。“家”是汇聚爱心、凝聚人心、鼓舞信心、激发上进心的温馨“港湾”。构建好“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给他们一个温馨和谐的港湾,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
是家就要有亲和力,要有温馨感。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和人才对组织部门有一种陌生感、疏远感,敬而远之,不愿回组织之家,这和组织部门长期的工作方法和少数组工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一是组工干部思想创新性不强。组工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干多学少”的现象,平时业务工作繁杂,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走出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不多;一些组工干部思维局限于条条框框,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自认为组织工作自主性不强,上面要求怎么做,下面就怎么干;少数组工干部思想观念保守,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旧观点思考新问题、用过时的经验来指导新工作,处理问题常常“一根筋”,给人的印象比较呆板。二是作风亲和性不显。有的组工干部存在着“被人高看一眼”的部门优越感,认为自己是组织系统的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自持“领导”架子,工作上口大气粗,盛气凌人;有的故意抬高组织部门“门槛”,借口组织工作要保密,把本来完全可以公开的事项搞得遮遮掩掩,故弄玄虚;有的习惯于奉行好人主义,对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不反映、不揭发、不制止;一些组工干部习惯于坐机关,借口组织部门务虚工作多,长期不下基层,不接近群众,不与基层干部沟通,致使与基层干部群众关系疏远、感情淡薄。因此,务必要转变组织部门工作作风,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服务对象搭建好“温馨之家”,真情关心、真正爱护、真诚服务,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使他们有“苦”先到“家”里诉,有心里话先想到和“家”里人谈,增强他们对组织部这个“家”的归属感、依赖感、信任感。
建设“温馨之家”,前提在于超前思考干部的苦与乐。组织部门是党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超前思考干部的苦与乐是组织部门应尽之责,也是建设党员、干部、人才“温馨之家”的基础条件。一要了解干部的思想心境。要注重人文关怀,健全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和访问制度,积极开展促进干部思想交流的主题活动,及时了解干部所思所想,及时做好干部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化解干部思想上的顾虑忧愁,努力营造干部有心里话愿意和我们谈、有困难愿意找我们解决、有问题愿意向我们反映、有委屈愿意向我们倾诉、有成绩愿意向我们汇报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家的“凝聚力”。二要关注干部的工作实际。要注重政治关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公平公正地选用干部,要特别关注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干部,特别关注在艰苦环境、矛盾复杂岗位出力流汗的干部,特别关注干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表现,真正把那些靠得住、敢负责、肯实干、口碑好、律己严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决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彰显家的“公信力”。三要关心干部的生活条件。要注重物质关怀,健全完善党内关怀和干部物质激励机制,及时关注和了解干部的生活需求,力所能及地帮助干部改善生活条件,做到有求必应、有事必问、有难必帮,提高家的归属感。
建设“温馨之家”,核心在于办事公道正派。组工干部是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实践者、推动者,其形象如何,关乎组织部门的形象,关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乎党的事业的顺利推进。树立和保持组工干部办事公道正派形象,是建设党员、干部、人才“温馨之家”的核心要求。一要在服务发展大局上公道正派。要想全局之所想,谋全局之所谋,办全局之所定,认真落实全局性要求,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多做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团结协调的工作,多做鼓劲加油的工作,多做排忧解难的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要在服务基层组织上公道正派。要抓基层之所需,急基层之所急,解基层之所难,以“三级联创”、“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为抓手,指导好、较好的基层党组织巩固成绩,实现“锦上添花”;帮助一般或较差的基层党组织做好转化工作,实现“柳暗花明”。三要在服务人民群众上公道正派。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全心全意办实事,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氛围、献上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提供一次耐心周到的服务,做到待人平等、热情、谦和、诚恳,着力构建和谐温馨的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
建设“温馨之家”,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素质。“家风正则贤才出,门风好则儿女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组工干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很少能够抽出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不少组工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现象。因此,建设党员、干部、人才“温馨之家”的关键就是要提升组工干部自身素质。一要加强教育培训。要把组工干部培训作为一项硬任务,开展大规模集中轮训;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组工干部到上级党校、组织部门及先进地区进行脱产学习和挂职锻炼;要充实培训内容,实现从岗位培训向综合素质培训的转变,从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的转变,改善知识结构单一状况,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二要强化日常管理。要以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标准为重点,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信访例会制、部长接待日等制度,推行机关绩效管理,强化热心、耐心、细心、精心服务意识。三要完善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工干部考核机制,在激励方面要长短结合,既要有长期激励,又要有短期促进;在约束方面,加大对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理力度,促使组工干部时刻保持危机感。要通过合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科学设置奖惩方式,逐步形成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争先创优的竞争局面,使组工干部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