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党员新形象 建设和谐新农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8 08:47:59 点击率:42
树立党员新形象 建设和谐新农村
龙街镇古富村党支部
【概况】
龙街镇古富村位于龙街镇北部15公里处,是一个高寒山区村,全村总面积44.9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382户,共有1528人,居住着汉族以及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侗族、景颇族六个少数民族。全村共有党员65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下设6个党小组。借助创建先争优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契机,紧紧围绕“五好五带头”的目标要求,抓重点、促全局,初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山区新农村发展路子,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亮点】
(一)加快村民致富,打造产业强村。在创建活动中,村党支部把培植壮大支柱,加快村民致富作为首要任务。结合本村实际在高海拔地区发展华山松、花椒、白木瓜、山洋芋和林下资源产业,中海拔地区发展泡核桃、商品畜、黄金梨产业,低海拔地区发展烤烟、泡核桃和生猪产业。坚持科技先行,良种良法配套,党员带头、大户带动,形成以户带组、以组促村的产业发展路子。全村基本形成了以核桃为重点,烤烟、商品畜、华山松、花椒、白木瓜、山洋芋和林下资源开发为辅,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多业并举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产业强村。全村已累计发展核桃13867亩,人均达10.8亩左右,年产值可达214万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在发展壮大泡核桃产业的同时,村党支部筹集资金,在中心小组建立了种猪养殖示范点,带动全村生猪养殖发展壮大,实现以短养长。
(二)打牢发展基础,打造生态山村。村党支部把解决群众“盘田靠天吃饭、出门人背马驮”的问题和保护好山清水秀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在争取实施好项目的同时,着力解决好可持续发展问题。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和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到看不见一块荒山,见不到一块空地。走“畜—沼—菜(烟、果等)”农业生态种养路子,利用好已建沼气池,新建节能灶207眼、卫生厩4000平方米、卫生厕213间,新建太阳能洗澡间26户,家家户户实现了青瓦白墙,以核桃树为主的四旁绿化2万多株,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该村大部分村民小组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是核桃,真正实现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美景。新建了学校师生宿舍楼、村卫生室、村民议事点、公厕等一批公共设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三)提高群众素质,打造环境美村。生产发展了,群众一些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必须改进。村党支部认真抓好“五有”的同时,在党员中扎实开展“五争做”活动,“争做产业致富能人、争做科学理财好手、争做爱护环境标兵、争做弘扬正气先锋、争做团结和谐模范”,一是修订了《村规民约》,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规范村民的生产生活原则,整治赌博、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二是开展适用科技法律知识入户活动,组织群众集中培训7场1000余人次,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从农民衣食住行的生活习惯入手,实施清洁家园工程,改变陈规陋习,倡导卫生、整洁、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了每月16日为村容村貌整治日的改善村容村貌的长效机制,实现环境美村。通过抓素质工程,广大群众的科技水平、道德修养得到普遍提高,文明习惯逐步养成,为构建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家庭美满、村容整洁的和谐新古富打下了基础。
(四)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明新村。古富村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彝族群众有106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3%,彝族“打歌”、舞龙、舞狮、舞板凳龙等传统民俗盛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村党支部按照“两个共同”的要求,通过广泛深入农户调研,了解到了群众对弘扬本村彝族传统文化的迫切期望。镇、村两级将建造民族文化广场作为古富村为民服务的重点加以研究解决,通过镇村两级共同努力和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支持,建成了集民俗文化活动、老协、共青团、妇女活动、村民议事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广场的建成,使古富村村民告别了节庆日在泥土地上打歌的历史。同时民间老艺人还组建业余打歌队,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和繁荣。
(五)构建坚强堡垒,打造和谐农村。村发展的好不好,关键看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支部班子带头做团结的表率、干事的表率,坚持依法治村、按规理事,要求群众做到的,班子成员率先做到,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支持。具体工作中,以“有明晰的发展思路,有规范的活动场所,有规模的集体经济,有可行的党员承诺,有健全的工作机制”“五有”为载体,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小组长、党员的作用,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全村63名党员通过“协商承诺、支部审诺、公开亮诺、认真履诺和民主评诺”,为群众解决了最紧要的急事、难事,支部班子捐款2600元、购买尿素生产物资、结对帮扶困难户63户,投工投劳修复村组公路17600米、排水涵洞9个、水沟3条450米,资助贫困学生1人,调解民间纠纷2件,处理社会治安事件1件。培养党员示范户10户,带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积极推进“四议两公开”的实施,采取重要问题民主决策、重要事务民主管理、重点领域民主监督,健全农民自主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群众对此满意率达到95%以上。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率先在全镇实现将党务村务公开到村民小组,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健全制度,完善了《古富村党务工作制度》、《古富村两委工作制度》、《村规民约》等十四项制度,同时还制定了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村两委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和取得的业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经过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8%。2010年度,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村 ”,同时,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由于村党支部坚强有力、引领有方,带动了全村发展,促进了干群和谐。
【启示】
古富村在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中,结合村情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强村、生态山村、环境美村、文明新村、和谐农村”的“五大”目标要求,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双促进、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