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拉波洛 贫困山村换新颜
作者:中共维西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1-10-18 15:37:55 点击率:124
阳光普照拉波洛 贫困山村换新颜
近年来,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澜沧江西岸的贫困山村叶枝镇拉波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广大群众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
抓党建,固本强基惠民生。
拉波洛村是叶枝镇最边远、最贫困的傈家山寨,有264户人家,950多人。2009年以前,这里仅有两个村民小组通简易公路,其余9个村民小组群众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多数群众住在木棱房里,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到2008年底,拉波洛村有党员24名,其中46岁以上的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71%,全部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文盲有6人。信教群众占到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是叶枝镇信教群众最多的村。在拉波洛村,党组织发挥作用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拉波洛村以开展“三建三带三创”党建工程和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木夺洛原本是是一名基督教教点长。在“三建三带三创”活动中,他脱离了基督教,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买了农用运输车,跑运输,做买卖,在致富路上当先锋,每年能赚上8万多元。他还当上了社干部。
像木夺洛一样,村里有4名信教群众脱离了基督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目前,拉波洛村村委会班子和11个社班子成员全部都是共产党员。党员人数发展到50人,新设置了3个党支部,有12名40岁以下的致富能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共产党员的带领下,拉波洛村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群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2009年以来,拉波洛村新修公路17公里,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通公路的目标,结束了人背马驮的落后生活。投入资金125万元,使50户群众住进了安居房,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房屋改造200户,完成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000米,基本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问题,群众的先后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丰富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拉波洛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两委办事规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认真落实“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等惠农政策,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的目标。
谋发展,绿色经济撑起钱袋子。
拉波洛抬头是山,希望在山,拉波洛群众爱山、护山,得益于大山。拉波洛村“两委”依托资源禀赋,制定了发展绿色经济的规划,把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作为立村之本,把发展林下产业、养蜂、核桃种植业作为富民之源,把和谐村建设作为立村安村之策。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莽莽苍苍的拉波洛原始森林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里的群众到山中找竹叶菜、蕨菜、竹笋、木耳等野生蔬菜和重楼、天麻、茯苓等野生中草药。群众每上山一天,至少能收入80元。
在保护大森林中得到实惠的拉波洛村群众更加爱护大森林。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全面完成,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拉波洛村群众发展绿色经济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近年来,拉波洛村种下优质泡核桃1000多亩,实现了每人有两亩核桃的目标。
茫茫原始森林为生态养蜂业提供了条件,成为拉波洛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拉波洛村有一名叫别老头的人(傈僳族语意为养蜂的老人),去年,他养蜂收入达到4100多元。在拉波洛村,像别老头这样的人很多,去年,该村养蜂收入达到12万元。
近年来,拉波洛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受小农经济的影响,群众卖一只鸡也要掖着藏着,生怕别人见了笑话。如今,拉波洛青年走出大山做买卖,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外出务工一人,脱贫一个家庭。今年,拉波洛村青年到深圳、北京等地务工的就有100多人,每人一年能够实现经济收入1200多元。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拉波洛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人均有粮从2005年底的210斤增加到2010年的610斤,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从2008年底的510元增加到2010年的1320元。近5年来,拉波洛村没有发生一件刑事案件,没有发生过一件群体性事件。该村党总支被表彰为叶枝镇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有一个农户被表彰为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