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大学生村官月刊(2015年第3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01 20:15:38 点击率:65
口岸大学生村官月刊(2015年第3期)
【信息导读】
●风雨无悔村官路
●为官之道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风雨无悔村官路
南溪镇龙堡村大学生村官姬云霞
近日与友小聚,聊起了学生时代的纯净和欢乐,谈到了工作后的辛酸和无奈。回忆像一粒石子,搅动了心湖平静的池水,往日的雄心抱负潮水般涌来;我清楚地知道我不会像是雾霭中迷途的羔羊左右怯步,在村官的道路上我能找到未来前进的方向。
很多人不解我为什么来当村官?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大家眼里公认的“学霸”。来当村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平台给我提供了接触关于民生相关工作的机会,让我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政策,开辟了一条在基层培养人才的新道路,找到了一个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平台,锻炼了一批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举措。这半年多的工作对自己锻炼确实很多,小到给村民开各种证明、写各种申请书,大到学会了怎样与群众交流沟通,怎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我学到了原来购买电表要写申请;报废一辆摩托车也是要开证明的。这让学会计的我,学会了百般技艺,学会了沟通技巧,写文字材料,身体也锻炼得倍棒。
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自己的业务知识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实,现在农村最缺乏的就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我们这些村官很少在农村长大,对农业实用技术了解不多,目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短,“传帮带工作”效率偏低,好多工作都凭个人去努力,没有充分调动村“两委”学习的积极性。好不容易适应了相关工作,却也即将离开工作岗位,让村委会又恢复到文件材料无人写,网络化办公无人接管的状态。
选择村官这条路很平凡却也很伟大。平凡的是我们看不到外面繁华的世界,只有村里的一草一木相伴;伟大的是我们在浮躁的环境中能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坚守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记得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曾经说过,年轻人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住寂寞,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胸无大志,朝三暮四只会在动摇与徘徊中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地球还在旋转,我的村官生活还在继续,我不会浪费这大好的时光,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体现大学生村官更大的价值。
为官之道
莲花滩乡中岭岗村大学生村官 熊朝兵
都说官好做,熟不知官难做好,做官是一门学问。“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毛主席曾说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一句简单的话道明了我们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与群众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毛主席的这一席话也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基础。
但回顾历史,一些党员干部,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利,用党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力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出卖良知。他们认为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就是为了壮大自己的经济,却不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这严重偏离了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色彩;这严重丧失了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信仰。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多名高官落马。每天新闻都会播出哪些地方的官员又落马了,哪里的官员被曝收受他人贿赂被免职调查,人民无不拍手称快。他们的问题大多是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牟取利益,收受索取巨额贿赂,贪污公款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方面。
作为父母官,作为人民的公仆,当我们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喝着高档茶的时候,应该想想老百姓还在炎炎的烈日下冒着酷暑辛勤劳作;当我们坐在高档的餐厅吃着美酒佳肴时,应该想想老百姓是否解决了温饱生活。
简言之,做官的学问就是做人的学问。做个好官就得做个好心肠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所以,不管社会变成什么样,我们都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事实求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多去了解人民群众的苦难,多听取和采纳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多做对人民有利的事,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莲花滩乡莲花滩村大学生村官 陈彪
2015年3月17日,莲花滩乡全体新农村指导员一大早就来到了莲花滩村委会,我忙着打扫卫生,还没来得及吃早点,我们便一道踏上了前往莲花滩村清水河小组嘎拉格的山路,目的是到达嘎拉格看望聋哑青年杨凤兰。早在3月16日,我们就在莲花滩乡新农队办公室开会商议决定,深入走访村民,了解村情民意。今天主要是前往嘎拉格看望聋哑青年杨凤兰;参观本村吴琼芬的养殖基地;对莲花滩村《村规民约》进行查缺补漏。
早上十点,我们踏上了偏远而又崎岖的山路,山路过于陡峭,颠簸不停,山路一面靠着大山,另一面是种着香蕉的几百米的陡坡,车辆缓慢地行进了几十公里,终于到达终点,看看时间,已经是十二点多了,我们到杨凤兰家里,向她父亲询问具体情况,建议她父亲送她到红河州聋哑学校,生活费用由莲花滩新农村指导员协调相关部门给予帮助,大概在她家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又颠簸着来到吴琼芬的养殖场,新农村指导员和吴琼芬亲切交谈。从养殖场出来已是下午三点,忙里偷闲吃完午饭后,又来到村委会,对我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忙忙碌碌的一天下来,虽然辛苦,但倍感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