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大学生村官月刊(2015年第4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01 20:15:56 点击率:59
口岸大学生村官月刊(2015年第4期)
【信息导读】
●浅谈矛盾纠纷调节小技巧
●一个老革命者的故事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致我的村官路
●别样的方式欢度“5·4”青年节
浅谈矛盾纠纷调解小技巧
南溪镇龙堡村大学生村官姬云霞
农村矛盾纠纷主要是由家庭、邻里、婚姻、继承、抚养、礼仪、财产、生活等引起的。虽看着有些纠纷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如果这些纠纷处理不当,小则引起口角争吵,大则发生打架斗殴。农村居民世代居住在一起,双方比较熟悉,处理这些纠纷有一定优势和技巧。我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调解村民矛盾纠纷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对此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2015年4月9日,我所在的龙堡村坝吉五队小组因为有一户村民家建新房的砖柱打在了公路边,导致在他家上方同样在建房的村民不能把建房材料运输上去。由此造成了三家人的矛盾纠纷,我们村委会接到了电话就及时赶往坝吉五队小组进行调解。这是我担任村官以来参与调解的第三件纠纷,跟以往的纠纷一样,到达现场发生纠纷的三方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他说一句,都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谁也不让步。
这个时候作为一名调解员,首先自己一定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把“中立”的见解大胆地说出来,掌握处理纠纷的主动权,积极化解当事人的心理疙瘩,力争使纠纷在激化之前能得到有效处理。
其次要做到情理交融。调解纠纷讲清道理固然重要,但同时还要讲究“情、理”二字,做到情理交融。对待矛盾双方要有对待亲人的感情,设身处地地为双方利益着想;紧扣一个“理”字,就是要找准矛盾的突破口,通过循序渐进、利害对比、对症下药,把道理讲清、讲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最后一定要灵活机动。每一起矛盾纠纷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发生问题的根源,否则就是无理取闹。处理矛盾纠纷切忌拖泥带水、粘粘糊糊,特别是在矛盾双方聚集的时候,一定要灵活机动地果断处置,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把砖柱打在路边的当事人说那块地原来就是他家的,他们已经让出了很大一部分来建公路,另外两户说不管你砖柱打在哪里,只要让出大车能够通行的道路。这样一来,我们就找到解决的突破口了,我们向村民提出建议,村民的砖柱再往里让一点,然后向砖柱的另一边扩展公路,至于扩展的另一边由三家共同出力进行开挖。经过耐心说服劝解,矛盾三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握手和解。
矛盾纠纷处理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矛盾纠纷能够调解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保持中立的态度,始终考虑矛盾双方的利益;是否能够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灵活机动的果断处理。我初入社会不久,这些都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我的不断学习和总结,一定能够更加顺畅的将矛盾纠纷化解。
一名退役老革命者的故事
莲花滩乡中岭岗村大学生村官 熊朝兵
在一次走访民情中,我无意中结识了杨友寿老同志。那天恰逢午饭时间,杨友寿老人热情邀请我和他一起用餐,他抖擞着双手给我斟了半碗自家酿的酒,桌上仅两道菜,一道是热了又热的烟熏肉,另一道是野菜素汤。当我问及他经历时,他深深泯了一口酒,荡气回肠的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他说,今年已经80多岁了,具体是哪年出生自己已记不清,因为从来没有进过一天学校,自己一字不识。他本来姓陶,但小时候家里太过贫穷,所以生父母只好把他送给了他的杨姓养父母抱养。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大儿子夫妇对他不太好,所以他现在和还未婚的小儿子同住,这段时间他小儿子外出打工了,所以他一人留在家里照顾家禽。说起他的历史故事,他能滔滔不绝跟你说个不停,他的情绪也随着故事情节变化时而欢笑,时而悲叹。他参军九年,本是可以在部队里谋个一官半职,但出于对家人的牵挂,九年了,他第一次回家。在那个年代,由于通讯条件极其落后,自己又不识字,所以一直都没有和家里联系上,时间久了,他的妻子以为他已不在人世,就带着女儿远嫁他乡,看着还留在家里的儿子没人照顾,实为可怜,他草草和部队作了个联系,就一直留在家里没回部队。回来后,生产大队曾安排他到公粮所做会计员,但碍于一字不识,也只能自己请辞回家种地。在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时,那时他已50多岁,但在部队的要求下,他老骥伏枥,再次踏上战场,说起战场上自己是怎么教导新兵等光辉历史时,他脸上洋溢着无限荣誉。除了小儿子赚钱养家外,他每个月还有几百元的退伍津贴,随着自己年纪大了,这么多年来自己都是孤身一人,有时候想要个老伴,可是想想自己都这么一大把岁数了,不愿给家里人太多负担;大儿子夫妇不孝顺,现在几乎没来往了,所以他自己一个人煮饭吃,白天去弄点猪食什么的,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了。
酒过三巡,杨老人家靠着靠椅伴随着鼾声进入了梦乡,我想这个梦一定是回到了他的风华正茂,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从杨友寿酣畅淋漓的历史故事中,除了讲述他自己的光辉历史外,展现给我的更多是他在讲述他的孤独,他的无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因此,在老年人服务政策日益健全的今天,作为家人及社会的每一份子更应该有义务给予这些老人更多的关爱,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致我的村官路
莲花滩乡莲花滩村大学生村官 陈彪
8个月前,我满怀信心的来到莲花滩村委会任职。刚从大学出来,除了懂两个大字之外,别无所长,原本以为自己也是农村出身,对基层工作比较熟悉,但到村后才知道,“我是内行中的外行”,对基层工作毫不知情。后来,幸得村干部、村民的帮助,我渐渐懂得了村委会的工作职责及与村民交流沟通的经验。刚到村时,我只会站在旁边学习其他村干部怎么做事,现在,我学会的不仅是如何做好最基本的事情(写各种申请、证明、协议等),而且学会了如何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天降暴雨、冰雹、民事纠纷等),在遇紧急事情时,及时利用“为民服务平台”给村干部、各小组长、全村村民发送短信息,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做好预知的连锁灾害防控措施。平时,周一至周五,每天8:00准时上班,7:50前做好所有的卫生清洁工作,周六至周日到村民家中帮助他们干农活,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体验他们的生活。
现在村委会条件好,搬进了“为民服务”办公室,工作也比原来忙,虽然工作忙了,但我在想,工作要干好,同时也要多考虑创业的事,为村民谋求一条属于“莲花滩村民”的路。目前,本村大片的土地被橡胶占用,近来境况不佳,种植橡胶没有收入,橡胶专业合作社喝水都得自掏腰包,虽有部分村民种植香蕉,但价格波动不稳,莲花滩香蕉价格比南溪和瑶山的香蕉价格都低很多,村民没有经济来源,每天只能抓“四风”,即麻将桌上的“东西南北”风。每每看到这些,我深知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我必须通过创业来带动我村的发展,我要让这些村民看到除了靠香蕉还有很多出路。
别样的方式欢度“5·4”青年节
桥头乡下湾子村大学生村官 李晓梅
5月6日,我们用别样的方式纪念“5·4”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北京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政务院正式宣布每年的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因地域、民族等差异青年节被赋予更丰富的内容。
野炊。清早,我们装好烧烤材料奔向河边。谷底,有清水流经,河上悬座桥,天气闷热,周围树木葱绿。清理场地完毕,摆烤架,着手找柴烧火,以一男一女为小组开始烤起,六组分工烤,很快就吃上了香喷喷的烤鱼、肉串、小瓜、洋芋等,村民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谈笑。这样的河边烧烤为村民彼此交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敞开心扉,大胆交流,细心倾听。
泼水。泼水节属于傣族独特的民族习俗,一直觉着要去到西双版纳才能感受那种独特的气氛,但是我错了,在河边,我们可以拿一大盆接一大盆的水泼在任何人身上、头上,在闷热的谷底感受热情的“清凉”,更有甚者,直接把人抬着放河里来个全身“清凉”,被放者还来个“谢谢”。这种和谐的疯狂我还是头次“见识”。
摸你黑。火把节是彝族盛大节日,火把节最狂欢的时刻,就是你可以发了疯似地去抹黑别人,别人亦在你毫无防备时狂抹你。我们的摸你黑不在黑夜,因此也就没有面具亦没有火把,野炊尾声,大家就开始在地上抓烧尽的炭灰并狂抹别人,瞬间尖叫声充满谷底,白脸变黑脸,被抹者一气之下一鼓作气抓炭灰追着抹他的人,这样的狂欢正是摸你黑的高潮,使我们尽兴、放松。
“5·4”狂欢活动圆满结束,身心俱疲的人们得到极大放松,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另外,我村是苗彝壮汉等多民族聚居地,交流活动更是将各民族村民紧紧团结在村党总支、村委会身旁,有利于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