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旗“三个四”健全困难党员关怀帮扶机制
作者:转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11-02 09:28:10 点击率:87
近年来,内蒙古克旗探索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在思想、政治、情感上关心关爱困难党员,在生产、生活、事业发展上帮助扶持困难党员,激发了困难党员创争积极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关怀帮扶载体,开展“四送行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困难党员分类建立台账,进行动态管理,针对困难党员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实行分类帮扶。一是送观念。针对部分困难党员存在“等、靠、要”思想的实际,各级党组织从强化党员党性教育入手,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交心谈心等方式,帮助其解开“心结”,激发干部创业积极性。二是送温暖。针对年老无靠型党员,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坚持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对困难党员进行定期走访慰问。同时,各级党组织帮助困难党员缴纳新农合参合资金,医疗卫生部门采取减免药费、送医送药上门等措施,给予部分特困党员看病优惠。三是送技术。针对缺技术、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使其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或劳务技能,提高其致富能力。四是送项目。针对困难党员家庭实际,帮助搞好发展规划,确定1-2个发展项目,并在资金、物资、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通过在惠民项目上予以倾斜,使427名困难党员脱贫致富。
搭建关怀帮扶平台,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典型示范”工程,以“远学杨善洲,近学身边人”活动为载体,组织困难党员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李林森等先进模范人物及旗内涌现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激励困难党员树立脱贫致富信心。二是“能人带动”工程。通过邀请党员致富带头人为农村牧区困难党员传授致富经验,寻找致富路子,拓宽致富渠道,带动其脱贫致富。三是“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劳动就业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对下岗失业和农村牧区困难党员进行技能培训;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电视等资源,引导困难党员主动学习农牧业实用技术等致富本领;依托涉农涉牧部门,开设农牧业知识流动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牧户家中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四是“便民惠民”工程。以“进百村、入千户、促发展、惠民生”活动为载体,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农牧户,排民忧、解民难,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站、流动农牧民服务站”等形式,集中为困难党员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完善关怀帮扶制度,健全“四项机制”。一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党员“1+1”、“X+1”结对帮扶活动,全旗3200余名党员干部与1600余名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为帮扶对象提供良种、肥料等必要的生产物资。二是建立走访慰问机制。坚持平时走访、节日慰问、生病看望、死亡悼念。截止目前,全旗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2380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共计20余万元,解决困难党员生产生活实际困难1400余件次。三是建立资金帮扶机制。建立贫困党员帮扶基金,采取广大党员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上级党组织拨一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为因病、因残、因灾或年老体弱一时难以解困、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的党员解决实际困难362件。四是健全困难党员帮扶长效机制。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牧区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党组织帮扶、党员互助和社会扶持的困难党员救助体系,并将“关爱困难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健全奖惩机制,使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孙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