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县:高效“四驱车”开拓农村社会发展新局面
作者:转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09-22 10:27:15 点击率:106
大马庄村,位于河北省唐县城东1公里,全村共有252户,人口1079人,党员52人,耕地900余亩。村内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
大马庄村党支部在苏玉民书记的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实现全县农村社会事务“网块”化管理为落脚点,注重强化党务村务管理,逐渐由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为重心向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转变,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新农村中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村务管理四项机制。苏书记作为农村发展的“总舵手”“驾驶”以机制为主轮,以发展为驱动,以阵地建设为外壳保障,以人民群众为“助力”的“四驱车”开辟了农村新局面,使大马庄村整体有了新面貌,管理出了新成效,稳定有了新提高,使基层党建水平上了新台阶。
一、以四项机制为主轮,开辟农村社会管理新渠道
(一)组织领导机制
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领导是关键。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就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大马庄村党支部从该村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促进良好民风、提高农村经济、阵地建设等方面出发,实行了“三包一联”体制,即党支部书记包揽全局,村干部包片,小组长包户,户与户之间连帮带。村支部书记负总责,切实发挥“领头雁”主心骨作用;包片干部、小组长签订承诺责任书,强化职责,对干部、小组长所包村户管理效果实行一季度一评比,年终总评比;户与户之间连帮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两个村干部包一片,一片分为七个小组,每组三个小组长(一正两副),一个小组18-26户,其中,大马庄村52名党员、3名预备党员、3名积极分子和带领群众致富能手全部担任这21个小组的小组长,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书记、包片干部、小组长之间实行纵向负责机制,片与片、户与户之间实行横向帮带机制,真正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监督检查机制
大马庄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认真落实县委“四项机制”要求,出台具有本村特点的“星”“旗”标准,设立卫生光荣家庭、遵纪守法家庭、孝敬公婆家庭、发家致富典型、好邻里、好儿媳、好妯娌七项星级内容。针对包村干部包片、小组长包户的效果,每季度进行一评比,实行“由下至上推荐,由上至下检查,横向监督”的综合监督检查体系,各小组组长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向包片干部推荐拟典型户,各包片干部、小组长对典型户进行走访检查,互评互查后确定拟典型户名单,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党支部大会商议决定,对拟典型户进行横向比较,最终通过举手表决和署名投票的方式的确定典型户的类型和星级等次。对评选上的优秀农户和人员,由支部给农户挂星级牌,切实提高了农户自觉维护良好村容村貌、爱村护村的意识,达到全村无论大街小巷无畜禽乱跑现象,村内环境干净整洁,全村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勤劳致富的良好村风民风。
(三)民主管理机制
《决定》中还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苏玉民书记在工作中时刻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仅提高群众参与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还加强了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农村社会管理。2008起每年年初的是春节期间,大马庄村召集该村在外工作人员、经济发展能人、种植大户及部分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代表,召开民情恳谈会,商议该村发展大计,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并在节前组织干部分组入户一边拜年,一边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后,召开两委班子会研究。其间,围绕群众最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村支部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到山东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回村后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壮大传统食用菌种植业,发展獭兔养殖、大棚蔬菜种植两项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按照“三审一定一公开”的程序确定两委班子和干部承诺内容和目标,与镇党委政府签订责任状,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样确定的责任目标,即客观,干部也能接受。避免了走形式,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得到了群众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在2011年精品村建设过程中,大马庄村充分发扬民主,召开了全体村民会议,将涉及讨论通过了《村民文明守则》,每户发《致大马庄村民一封信》,并公示在农户家中墙上。
(四)评比奖惩机制
大马庄村根据每季度累计评比结果,年终对所包片干部、小组长、评比户实行奖惩。年初,村两委班子、分片干部和小组长签订责任书,亮出一句话承诺,年终奖惩结果还将作为年终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对本年连续每个季度都获得荣誉星的优秀评比户进行挂牌宣传增强荣誉感,同时,还分发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对评比较差的农户对其劣行进行大喇叭广播,村播放电影前对其行为进行宣传;对包片小组长和包片干部,根据其一年中所包片包户的效果和群众反响进行奖惩,对所包片包户邻里和谐,家庭和睦,无破坏村内环境、秩序的小组长和包片干部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对在所包片包户中有扰乱村内秩序,破坏村内卫生、邻里不和、家庭有矛盾等对本村有消极影响现象的干部和小组长进行扣除奖金的惩罚,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别扣去奖金的30%、40%、60%当做给优秀干部和小组长的年终奖励。除此之外,差评农户、小组长和包片干部还将在大年初二至大年初五在大队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对于差评的小组长情节严重者将给予免职的惩罚。
二、以经济发展为驱动,拓宽增收致富新途径
大马庄村立足实际,面临着人口少、耕地少得局面,如何能够实现尽快奔上富裕路,如何能让村民紧紧地围绕在党支部周围,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上致富路,这成了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
大马庄村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但长久以来都是散户种植,由于技术不成熟,规模小,不仅产量低,价格也上不去,再加上市场的变化太快,大大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在多方考察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看准了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认准了就干,经多方联系,首先聘请农业技术部门的专家开办培训班,培训农民食用菌大棚的建设和菌种的选择繁育技术,还组织农民到食用菌种植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农业技术专家到村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村民们都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俗话说“一技在手,干嘛嘛不愁”,但是,掌握了技术的农户似乎并不乐观,大部分群众害怕投资的钱会打了水漂。为打消群众顾虑,苏玉民带领支部一班人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建大棚种植食用菌,村里没钱,他垫资8000元为村民购置了种植菌种高压锅,极大的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发展,大马庄村食用菌基地建设已经形成规模,食用菌大棚现在已经发展到100多个,每年产量300多吨,直接经济收入达到200多万元,使大马庄村人民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另外,现村内建有水泥制品厂23个,保温材料厂1个,奶牛养殖户5户,大型奶牛养殖场1个,羊只存栏达1000余只。去年,在广泛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党员干部带头,村集体给予资金补助,创造优越的环境,獭兔养殖、无公害大棚蔬菜成为新兴产业。现在獭兔存栏达6000余只,蔬菜大棚 10个。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100元。
三、以阵地建设为保障,树立农村环境新面貌
大马庄村党支部现有党支部会议室一间、党员会议室一间,电教室一间,共青团、妇联、民兵连等机构完善,组织健全。为进一步提升精品村建设质量,经过村两委研究决定,今年下半年还将重建两层楼房作为“两室”,同时将原来的村民活动中心扩建成“村民活动广场”,增加新的健身器材,建设娱乐室,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目前此项工程已经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承建单位,正在施工,计划投资七十万元,三个月交付使用。大马庄村针对村内环境对全村大街小巷的两面墙体统一刷两米高米黄色广告色,主要街道两旁进行绿化,打造大队前东西街和通往唐望路南北街精品一条街,突出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特色。主街两旁主要栽植冬青和一些绿化树木。
四、以人民群众为助力,增强农村干群新形象
“以人为本”是大马庄村村支部始终坚持的根本,苏书记从服务群众出发,进一步加强村民精神生活水平,在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村成立了两支文艺队,聘请专业舞蹈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由专人编写节目内容,村集体从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一队以年轻人为主,充满朝气,节目以宣传党的政策、文明新风为主,寓教于乐,舞蹈形式比较现代时尚;一队以老年人为主,以传统的秧歌为主,内容主要是娱乐、健身,舞蹈动作围绕传统的秧歌舞开展。两支队伍每天晚上在村民活动中心进行活动,遇到重大节假日活动一整天,还经常参加县里组织的文艺比赛。文明健康的文艺活动,吸引了群众参与、欣赏。村里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的没有了,邻里团结、村民互助、家庭和谐成为风尚。
同时,苏书记坚持“群众事情无小事”的原则,帮助村民发家致富,2011年,村集体针对确定的发展项目制定了具体的补助优惠政策:对于养殖獭兔的农户,采取村集体购买种兔发放给农户免费饲养的方式;种植蔬菜的,村集体出资为他们打井、建机房、购买水管,并负责把浇地管道通到田间地头。大马庄村党支部真正践行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良好的干群关系得到新发展。
如今,大马庄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四驱车”的引领下,以村务管理制度为保障,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环境、社会发展上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村风和谐,村民和睦,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