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2015年第15期:金平县抓住“关键词”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金平县委组织部做好“三件事”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3 16:54:24 点击率:30
第15期
(总第450期)
中共金平县委组织部
【基层党建】
●金平县抓住“关键词”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自身建设】
●金平县委组织部做好“三件事”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
![]() |
金平县抓住“关键词”提升基层党建工作
科学化水平
金平县紧紧围绕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强化问题导向、抓好责任落实、加大保障力度,扎实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明确县委常委“责任田”。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建立了县委常委联系乡镇基层党委的长效机制,将13名县委常委的扶贫挂钩联系点同时明确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实现了县委常委联系13个乡镇党委全覆盖。同时,积极整合挂钩领导和挂钩部门的技术、资金、项目等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作用,先行扶持一批能够带头致富、善于帮富的党员群众;帮扶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渐闯出一条共同发展致富的路子。
用活述职考核“指挥棒”。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问责机制,确保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真正述出责任、评出压力、考出动力。强化制度约束,建立“责任清单”,以下发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目标,列出了10项具体的主要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党委(党组)书记作为抓基层党建的 “第一责任人”,须把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敢于揭短亮丑,建立“问题清单”。
充实农村组织“智囊团”。规范组织委员、当地村干部、外来驻村干部“三支队伍”的管理和使用,建立起以当地干部为主体、外来干部为补充的基层服务队伍,不断充实农村组织的“智囊团”,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有序发展。6月底,县委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把“五关”,选派了13名熟悉党务工作、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配强配齐了 13个乡镇党委的组织委员,明确了工作职责,着重把精力投入到抓基层党建工作中。并从2015年起,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大学生村官六类村干部,每人每年90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部分由县财政全额补助。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坚持相对集中、维持工作连续性的原则,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优化了驻村干部队伍结构。目前,全县共有新农村指导员和第一书记114名,为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服务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县委组织部 唐维心)
金平县委组织部做好“三件事”深入开展
“挂包帮”“转走访”活动
准备工作做实,清楚“为什么”。县委下发“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相关文件后,结合金平边疆、民族、贫困县情,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及时收集资料,以周一例会学习的形式了解活动开展要求,全方位了解掌握金平的贫困户分布情况以及当前扶贫的趋势,让每名组工干部弄清楚在活动中该做什么,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同时,在充分学习上级部门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实际制定了《金平县委组织部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
走访工作做细,明确“做什么”。此次走访活动共涉及7个村民小组、94户贫困户,为了提高走访的效率,采取分组行动的方法,将16名组工干部编为5个小组,分头深入到挂钩联系户家中走访,通过交心谈心了解农户的所思所想。为多了解一些贫困村、贫困户的现状,除了认真填写调查问卷,掌握挂钩联系户家庭人口、经济收入、支出结构,帮助农户找到致贫的关键外,还通过与村组干部一同“做活计”的方式,了解村里发展的整体情况,进一步找准组织工作与扶贫的最佳结合点。
分析工作做透,锁定“怎么做”。在回程中,利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农户致贫致困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现有的资源载体帮助农户脱贫的法子。部领导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必须以“建档”的方式,按户做好资料收集工作,认真整理收到的信息,梳理收集到的诉求,立足实际充分整合资源,帮助联系户找准脱贫的方向。
(县委组织部 杨鹍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