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三筑”推进社区活动场所建设
作者:转至党的生活网 发布时间:2011-11-02 09:13:37 点击率:91
个旧市按照“科学规划、规范有序、务求实效、整合资源”的原则,抓紧抓好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真正把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办公、服务、培训、活动于一体的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居民之家,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构建保障机制,筑牢阵地建设“固根基”。一是政策保障。市委出台文件对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提出要求、明确责任,组织、建设、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对场所建设相关手续办理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二是资金保障。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多方筹资140余万元建设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社区党员服务搭建平台。先后投入150万元用于改善社区党组织办公用房,投入216万元完善社区活动场所28个。三是质量保障。加强规范管理,对社区办公场所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组织招投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实行永久责任管理,对竣工的活动场所统一组织检查验收,由责任主体签署结论意见,完善工程技术资料,建立责任追究档案780多份。加强建设资金管理,明确专人审批,严格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拨付,确保专款专用。
统筹形成合力,筑成基层党建“桥头堡”。一是村社互动。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指导、村级组织牵头、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村落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在锡城、鸡街等乡镇创设乡镇村落社区组织,充分利用农村的闲置农舍、仓库、民居等,将其改造成为社区活动中心。以活动中心为平台,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繁荣社区文化,维护社区治安。二是多方推动。积极协调辖区内单位进行帮助扶持,充分借助辖区共建单位的力量,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源、辖区企业出资共建,形成全方位支持,共驻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配套助动。给予社区活动场所配套设施经费补助,保证办公用品、电教设备等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形成设置科学、管理规范的建、管、用并举制度,达到办公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制度健全,使之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成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占领思想阵地的“桥头堡”。
切实为民服务,筑就党群干群“连心桥”。一是打造“服务站”。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推进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工作进社区,实行“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成便民利民的“服务站”。二是打造“活动站”。建起了红色走廊、红色书屋、党员e家等党员多功能活动室,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让党员在为群众服务中展示形象,让群众在享受服务中感受党的温暖,着力打造成党员群众的“活动站”。三是打造“文化站”。加大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了所有街道、社区文化阵地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全覆盖,让社区居民在10分钟内就可在社区附近参与文化活动,形成了“10分钟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