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县健全“三项机制”发挥大学生村官生力军作用
作者:高伟 发布时间:2011-09-27 09:30:25 点击率:91
金平县以建立健全“三项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培养管理大学生“村官”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强化培训提素质。以省委党校结对帮扶金平为契机,邀请省委党校专家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实际、大学生村官成长特点和履职需要,对全县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同时,支持他们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全县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类培训250余人次。二是强化交流拓视野。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定期不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交流会、座谈会,彼此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三是强化帮带促成长。建立“3+1”结对帮带制度,即:挂钩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总支书记三者同时联系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官”。挂钩领导担任“思想导师”,定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引导和帮助解决困难与问题;包村干部担任“工作导师”,负责直接培养和管理;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生活导师”,介绍风土人情、习俗礼仪,使大学生“村官”尽早了解农村、融入农村。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一是定期考核。每年采取个人述职、党员群众代表测评、村“两委”班子评议、组织评定等形式,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村官”履行年度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遵守纪律等情况,考核等次由各乡镇组织评定后报县“选聘办”审定。在2010年度考核中,全县被评为优秀有14名、称职有45名,未出现不称职现象。二是保障待遇。严格按照规定,按人均每年约1.5万元的标准,按时发放工作、生活补贴及购买养老保险等。对新选聘的每人发放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对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大学生“村官”和村“两委”班子各种补贴待遇同时享受。三是支持创业。要求农业、科技、共青团、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支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0年,勐拉乡开展了“赢在勐拉”——党员、大学生“村官”创业计划大赛,为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四是选树典型。通过《金平电视台》、《边陲金平》、《金平党建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表彰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09年,结合省委提出的“三个一”实践活动,对8名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表彰。2010年,金河镇永平村党总支书记、大学生“村官”张学凤被评为云南省“十佳大学生村官”。
健全有序流动机制。鼓励优秀、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村“两委”班子增添新鲜的血液。目前,全县有4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中,书记1名、副主任1名、委员2名。同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等服务,鼓励他们参加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考,加强自主择业,实现多元化发展。目前,全县共有27名大学生村官考录为公务员或事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