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谢家路村:建立五大机制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作者:转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11-14 22:05:42 点击率:42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党委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员责任区,推行“一区双进”工作模式,即做到管理进区、服务进户,并通过建立五大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党员多渠道收集民意、多形式反映民事、多层面分析民情,使全村200名党员成为服务4000多名村民的贴心人,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建立民情收集机制,联区联户倾听民声。建立村干部联系责任区和责任区党员联户制度,每位村干部根据包片分工联系1个责任区,200名党员(除3名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外)均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联系5—10户群众,使每一群众户都有党员联系,做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责任区党员以不少于每月1次的频率,主动加强与联系户的交流沟通,认真听取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向责任区负责人或联区村干部反映,为村级组织全面、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快速回应民声提供保障。
建立诉求表达机制,民主提案汇聚民智。对群众反映的涉及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工程兴办、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和重要事项,由责任区党员通过填写《党员提案表》的形式向责任区负责人提出,再由区内党员会议讨论后,给出初步解决方案并上报村党委。村党委对党员提案进行认真研究,限时提出办理意见,明确承办人负责落实。提案事项办结后,填写《党员提案办理情况反馈表》,经村党委书记审阅后,由承办人会同责任区有关人员向提案人进行答复,并采用适当形式公开提案办理情况。对确实暂时无法解决或无法实施的,向提案人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争取提案人的理解与支持。今年来,共收到党员民主提案15件,涉及到有关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0多条,已落实19条,办结率达到95%。
建立矛盾排查机制,主动处置借助民力。各党员责任区结合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中活动,对责任区内的社会稳定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掌握辖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情况,做到不漏人、不漏事,信息灵敏,摸排准确。对排摸出来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各责任区充分发挥有较高声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了“党员老娘舅”、“邻里和事佬”等调解机制,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同时,对涉及人员多、领域广、情况复杂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限时报送制度;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敏感时期,实行24小时防控和“零报告”制度,确保及时掌握矛盾信息,始终掌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的主动权。去年该村共发生民事纠纷17件,回访中无出现反弹现象,纠纷登记率和调处成功率均达100%,比上一年的26件下降34.6%,未发生一起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上访案件。
建立信息处理机制,优化统筹满足民需。根据村民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了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组建了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法律咨询、爱心帮扶、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等6类志愿者服务团队。同时,建立相对稳定的上门服务制度,并依托村服务热线电话,建立便民服务受理平台,安排专人统一受理,对全村各责任区的服务资源进行优化和统筹调配;对村内无法解决的一些服务问题,该村还积极向市镇两级有关部门寻求支持,千方百计满足群众需求。
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分类服务纾解民困。采取多种关爱举措,对弱势群体进行分类帮扶。对低收入户,采用支部、党员和爱心志愿者“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并帮助他们拓展增收致富门路;对残疾人家庭,定期组织广大志愿者开展助残扶残活动,保障残疾人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对空巢和孤寡老人,动员广大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归正人员,综合发挥基层干部、法律工作者、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全面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如今年榨菜收割季节,空巢老人姚彩茶因家中缺少劳力而发愁,责任区知道这一情况后,当即组织志愿者到她家地头帮忙收割榨菜,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赵瑞林 吕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