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党员创业带富”推动发展上“高速”
作者:转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12-04 20:33:06 点击率:102
题记: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打造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群体。
贵州省大方县以建设发展党组织为契机,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切实提升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
搭上“农贷快车”。通过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农贷快车”活动,采取担保贷款、联保贷款、抵押贷款等方式,对创业带富党员给予资金扶持。目前全县已有700余户党员群众搭上“农贷快车”。瓢井镇创业带富女党员何云通过“农贷快车”,争取到扶贫贷款15万元发展生猪养殖,目前养殖规模达到能繁母猪60头,育肥猪100头,循环乳猪600头。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打造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群体。2008年以来,全县发展致富能人党员592人,带动农户4805户,248名党员致富能人成为村(居)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共建形成合力。按照“一帮一”、“二帮一”、“多帮一”的工作思路,采取“保姆式”、“代理制”、“帮办制”等方式进行服务和帮扶。目前,全县建立帮扶联系点388个,其中重点企业9个,重点园区3个,重点项目46个,乡镇34个,贫困村287个,社区9个;联系困难党员群众1409户5636人。
采取“帮扶为主、救助为辅”的办法,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技、在经济上扶资,帮助党员致富能手选好致富项目,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做到扶前有思路,扶中有技术,扶后有成果。大山乡光华村党员张贵生在乡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术帮扶下,大力种植西瓜、西红柿等特色经济作物,年收入达8万元,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典范。
培训“拓展门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创业技能培训,使创业党员都能掌握1-2门以上实用技术。由农技人员、致富能手和农村实用人才与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一帮一”技术服务机制。目前,全县140名农技骨干结合自己的专长,分别与293名创业带富党员结成帮扶对子。
马场镇通过举办电焊、电工、室内装潢、烹饪、计算机等远程教育适用技术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和考试,对参加培训的人员颁发结业证书,解决了84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积极组织党员群众、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到省内外参观学习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提升科学种养水平和管理能力,培育了培养一批能率先致富、带领致富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常、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全县建立农村党员短期培训基地2个。2010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培训农村党员3454人次。
奔向“致富高速”。全县现建有较为规范的党建经济综合示范服务点51个,各类党建经济示范服务基地132个,其中地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挂牌的“党建经济示范带创基地”9个,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辐射、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格局。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和指导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创业党员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搞好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吸纳同一产业的党员群众参与,实现“党员创业带富”由点到面延伸,形成规模效应,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羊场镇桶井村创业带富党员吴维勇,组织成立了大方县同心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建立中药种植样板点和种苗供应基地,向群众提供中药材、花卉、盆景等的种植、培植、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有效带动了全村群众种植金银花、草乌、前胡、独活、芍药和半夏等中药材1000余亩,刺梨11万株。2010年,桶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31元,参与合作社的88名会员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张习林 肖华 张发明)